姬人工早卧,往往懒鸣筝。
素手何曾冷,红妆不肯明。
月嫌穿牖白,风畏入帘清。
病态黄花似,凌寒一朵轻。

【诗句】

不寐:无法入睡,形容心情烦躁,辗转不能安眠。

姬人工早卧:指女子早早就上床睡觉了。
往往懒鸣筝:经常懒得弹奏筝曲。
素手何曾冷:洁白的双手从未感到寒冷。
红妆不肯明:华丽的妆容不愿点亮蜡烛(象征光明)。
月嫌穿牖白:月亮透过窗子投射进来的月光显得特别皎洁。
风畏入帘清:风吹进窗帘时发出的声音显得特别清晰。
病态黄花似:病弱的菊花好像病态一般。
凌寒一朵轻: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菊花显得格外娇嫩。

【译文】
无法入睡,女子早早地就躺在床上了。
常常懒得弹出筝声。
她的双手从不感到寒冷,
华丽的妆容不愿点亮蜡烛(象征光明)。
月光透过窗户射来,显得特别明亮,
风吹进窗帘时发出的声音显得特别清晰。
病态的菊花好像病弱一般,
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菊花显得格外娇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难以入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心境和环境。

首句“不寐”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女子无法入睡的状态。次句“姬人工早卧”,则揭示了女子为何无法安眠的原因,原来她早早地就躺下了。第三句“往往懒鸣筝”,进一步描写了她因失眠而不愿弹奏筝曲。这四句诗通过对失眠状态的描述,营造了一种静谧、孤独的氛围,为后续的抒情铺垫背景。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环境的描写。“素手何曾冷”暗示了女子的手并不感到寒冷;“红妆不肯明”则表明华丽的妆容并不愿意点亮蜡烛(象征光明),暗喻着女子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女子的外貌特征,更深入地揭示了她的心态。

接着的两句“月嫌穿牖白,风畏入帘清”则是对夜晚景象的描写。“月嫌穿牖白”意味着明亮的月光穿过窗户投射进来,使室内显得格外明亮;“风畏入帘清”则描绘了微风拂过窗帘,带来清新的感觉。这两句诗虽然看似描绘自然景色,但实际上是借景抒情,表现了女子内心对于光明的渴望和对寒冷的恐惧。

最后两句“病态黄花似,凌寒一朵轻”则是对花的描写。这里以病态的菊花比喻女子的处境,暗示她如同脆弱的花朵一样,在严寒中独自绽放,却无法抵挡外界的压力,显得十分娇弱。这两句诗将女子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的景象相联系,形成了一种意境上的呼应。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失眠状态下的内心世界。诗中的环境描写和情感抒发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情感色彩的画面。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