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已敦杖,未应衰谢时。
病因枚叟却,忧为步兵持。
薏苡餐须早,莃莶饮莫迟。
先公廉洁甚,贫与负薪期。

【诗句释义】

四十岁的时候,已经能够拄着拐杖行走,但是还没有到应该衰弱衰老的时候。

因为疾病的缘故,所以不再像枚皋那样游历四方,也不再像司马相如那样作赋赋诗了,而是像扬雄的《解嘲》一样,写《答客难》来排遣忧愁。

我的身体不好,应该早点吃薏苡仁粥,而不是像王孙贾(即贾谊)那样等到病重才吃;我的病也不应该拖延太久,像张臶那样迟迟不肯治疗,而要像徐光那样早日治疗好。

我的父亲廉洁奉公,他的贫困和负薪生活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译文】

四十岁的时候,已经能够拄着拐杖行走,但是还没有到应该衰弱衰老的时候。

因病不能像枚皋那样周游四方,也不像司马相如那样写赋赋诗,而是写出《答客难》来排遣忧愁。

因为我身体不好,所以要及早吃薏苡仁粥,不能再等到最后才吃;我的病也不能拖得太久,像张臶那样迟迟不肯治疗,而要像徐光那样早日治疗。

我的父亲廉洁奉公,他的贫困和负薪生活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其父所作。诗人在诗中回忆了父亲的为人、品行以及自己的遭遇。首二句说父亲年事已高但尚未老朽,说明父亲虽因年事已高而未老却仍能支撑门庭,这正表现了诗人对父亲坚贞不屈的高尚品德的钦佩之情。“未应衰谢时”与“扶杖看君”,正是其人之道的表现,“慰献”二字便点明了全诗的中心,即诗人因见父之“未应衰谢”而感奋自勉之意。

第三四句以枚皋、司马相如比扬雄、王孙贾,表明自己虽无扬雄之才,但决不学司马相如之赋,而是要效法扬雄的《解嘲》,以“排遣忧思”。同时以“薏苡”、“莃莶”喻体弱多病,又以“早食”与“迟饮”喻及时求治。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它不仅表明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能自我振作,而且表现了他不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丧气,更不会一蹶不振的精神境界。最后六句写自己的处境。“先公廉”指父亲生前的廉洁;“贫与负薪期”则是说自己虽身居贫贱而仍不忘操守,正如父亲当年一样。这两句话既概括了父亲的一生,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处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