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万仞削天梯,玉殿虚无大峪西。
享国若令光庙永,垂衣应与孝宗齐。
秋高大漠三胡入,风起平沙万马嘶。
不见太官朝上食,御园霜露正凄凄。
【注释】
连峰万仞削天梯:指太和山的山峰连绵不断,高耸入云。太和山在今山西省平顺县西北。
玉殿虚无大峪西:玉殿,指太和山中供奉黄帝的玉清宫。虚无,空寂无物。
享国若令光庙永:国家如果能够使庙宇永远光辉,则表示皇帝有福。
垂衣应与孝宗齐:垂衣,不亲自处理政事,让百官办事,自己只坐镇指挥。垂衣应与孝宗齐,意即垂衣而治可与孝宗相匹敌。孝宗是宋朝第九位皇帝赵昚(shěn),谥号为宪宗。
秋高大漠三胡入:秋高气爽的九月,北方的大漠上,三个胡人部族进入了太和山。三胡指的是蒙古、突厥、契丹。大漠,即沙漠。
风起平沙万马嘶:风吹过黄沙漫天的平原,成千上万的马匹奔腾咆哮。
不见太官朝上食,御园霜露正凄凄:御园里看不见厨师们在为皇上进膳,只有御园里的树木被霜露打湿,发出凄凉的声音。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公元1065年所作。当时,他任集贤校理,侍奉宋英宗、神宗两朝,曾出使辽国,又曾出知太原府。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之作。
首联写太和山的形势,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山之高大,突出了太和山的雄伟。次联写皇帝应该享受国家的福佑。第三联以历史故事说明帝王要善于用人,否则将自取灭亡。末联写皇帝身边无人,只有御园中的树木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全诗意境雄浑,感情沉郁悲壮;语言简练,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