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归来谒大禅,祗林西近素馨田。
谈花乱与天花落,心月孤同海月悬。
得法先师为宝镜,求诗弟子是青莲。
当轩一树朱薇发,为说无生尽意妍。

【注释】

  1. 白下:今南京秦淮区,因有白塔而得名。
  2. 祗林:梵语“祇树给孤独园”的略称。指佛教寺院。
  3. 素馨田:一种香草名,这里借指佛寺。
  4. 天花落:佛经中比喻佛说法时天花纷飞,这里比喻谈吐清雅,如天上的花朵飘落一般。
  5. 心月:佛教称心中清净的本性为“心月”,这里借指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
  6. 海月悬:佛教称大海中月亮是无始以来的本有之相,这里比喻心境超远,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
  7. 宝镜:古镜的别称,象征智慧和明澈。
  8. 青莲:即“莲花”,佛教中的圣洁之物,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高洁品格。
  9. 朱薇:一种红色的花卉,这里借指鲜艳的花朵。
  10. 无生:佛教术语,指一切现象都没有自性,都是因缘条件的产物,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11. 妍:美好、美丽。
    【赏析】
    此诗以寿白下禅师而作,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与感悟。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歌。
    首句“白下归来谒大禅”,描绘了诗人回到白下后拜访大和尚的情景。这里的“白下”指的是南京秦淮区,因有白塔而得名。诗人在拜访大和尚的时候,感受到了佛法的庄严与神圣。
    次句“祗林西近素馨田”,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边的环境。这里的“素馨田”是一种香草,象征着佛寺的宁静与祥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三、四句“谈花乱与天花落,心月孤同海月悬”,则是诗人对佛法的领悟。这里的“谈花乱与天花落”比喻诗人谈吐清雅,如同天空中飘落的花瓣一般美丽;而“心月孤同海月悬”则比喻诗人内心的清净与超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示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五、六句“得法先师为宝镜,求诗弟子是青莲”,则是对诗人自身修行过程的描绘。这里的“宝镜”象征智慧与明澈,而“青莲”则是高洁的象征。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自己在修行过程中,通过学习佛法获得了智慧和明澈,同时也保持了高洁的品格。
    七、八句“当轩一树朱薇发,为说无生尽意妍”,则是诗人对佛法的总结与感慨。这里的“朱薇发”是指鲜艳的花朵绽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而“无生尽意妍”则是对佛法的赞美,认为佛法能够让人们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无尽的境界。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和对生命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佛法的互动经历,展现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同时,通过对诗句的深入解读与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诗人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