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双华郁嵯峨,万仞丹梯挂女萝。
太乙池中浮皎月,仙人掌上泻黄河。
心悲角里芝华少,泪洒宗周麦秀多。
席卷三秦非此日,留侯画策已蹉跎。
【注释】
华:指华山。双华:即“二华”,指华山的两座山峰,东峰称之“朝阳”,西峰称之“落雁”。
嵯峨(cuò é):山势曲折高峻的样子。
万仞(rèn):一仞为八尺,万仞则十万八千尺。
女萝(nǚ luó):一种蔓生植物。
太乙池:传说中的水名。
皎月:明亮的月光。
仙人掌: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场所。
角里:古地名,在今陕西黄龙县西北。
芝华:芝草开花。
宗周:周朝都城,这里以周喻汉。
麦秀:麦子成熟,比喻太平盛世。
三秦:关中地区,因周时属秦地得名。
留侯:张良。
蹉跎(cuō tuó):失意,不得志。
【译文】
华山巍峨高耸,宛如仙境,山上有条万仞长的丹梯,悬挂着像女萝一样的藤条。太乙池中的明月,像仙人手中的黄河一样泻流下来。心中悲凉,想到角里的芝华太少,眼泪洒在宗周的麦田上。席卷三秦的非此日,留侯画策已经失去时间。
【赏析】
《和刘六茹登华》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作于唐武德元年(618年)春天。王绩与刘六茹同游华山,两人登山游览,饮酒赋诗,互相唱和,这是他们的一段趣事。王绩的这首诗就是他们同游华山后的咏史之作。
第一联写华山的雄奇险拔,第二联写华山的秀丽风光和神话传说,第三联写对世事的感慨,第四联写对功名的失望。整首诗意境开阔,想象丰富,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