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声凄苦入吴来,隐忍能成报怨才。
县目䱐门观寇入,为涛江上荡城开。
越人白马何劳祭,范子鸱夷亦可哀。
入郢便应频解印,姑胥那忍更迟回。
《伍子胥》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言事楚庄王有显,故后世有名于楚。
昔吴起兵伐楚,越人乘虚而入,伍子胥闻之,夜泣而行,赴吴求救。时值大江,江水浩渺,子胥独行于前,后有追兵,与太子胜各自徒步逃跑。在过昭关时,前临大江,后有追兵,与太子胜各自徒步逃跑的慌恐,危急之中偶遇渔父的紧张场面,都富于戏剧性,简直像小说的情节描写。
越人白马何劳祭,范子鸱夷亦可哀。入郢便应频解印,姑胥那忍更迟回。越国之人献白马以祭越王,吴国人却认为这不值得祭奠,反而嘲笑越人的无知。伍子胥看到这种情形不禁感叹:入郢便应频解印,姑胥那忍更迟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伍子胥的一生及其遭遇。诗中通过伍子胥在吴国的经历,展现了他忍辱负重、坚定忠诚的品质,同时也揭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诗中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戏剧性,使得整首诗歌更具吸引力。通过对伍子胥形象的刻画,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