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峰峦望不分,美人终古梦氤氲。
飞归不复同青鸟,化去繇来是片云。
天上玉棺频自举,人间瑶瑟更谁闻。
哀蝉落叶年年思,涕泪徒沾蛱蝶裙。
【注释】
十二峰峦望不分 —— 指登上阅江楼远眺,但见青山连绵,无法分辨哪座山峰。
美人终古梦氤氲 —— 美人,指屈原。终古,永远。氤氲,香气弥漫。
飞归不复同青鸟 —— 青鸟,指传说中的神鸟。传说中青鸟能传书,故云。
化去繇来是片云 —— 化去,指升天。繇,通“犹”。片云,形容像一片云一样飘忽不定。
天上玉棺频自举 —— 玉棺,用金箔做成的棺材。频自举,即频频自举。
人间瑶瑟更谁闻 —— 瑶瑟,美琴。更,再。
哀蝉落叶年年思 —— 哀蝉,悲鸣的蝉。落叶,指落叶成堆。年年思,每年思念。
涕泪徒沾蛱蝶裙 —— 蛱蝶裙,蝴蝶翅膀的花纹。
【赏析】
此诗写登楼远眺之所见,抒发诗人对屈子沉渊而不得见的无限感慨。
首二句,写登上览江楼后所见:只见群山连绵不绝,难以辨认哪一座山峰。“十二”与“氤氲”相对应。“美人”即指屈原。“终古梦氤氲”,意谓屈原的忠魂永驻人间。
三四句,以青鸟传书为喻,抒写诗人对屈原的深情怀念。“不”与“青鸟”相应。“化去”“繇”,都是动词活用作名词。
五六句,想象屈原死后的悲惨境遇:他的遗体化为一团云烟,在天空飘荡。这两句与上句“美人终古梦氤氲”相照应。
七八句,想象屈原死后,人们再也听不到《离骚》的歌声了。“天上”与“玉棺”相应。“人间”与“瑶瑟”相应。
末二句,写诗人对屈原的追念之情:他看到那悲鸣的秋蝉和满地的落叶都牵动着他对屈原的思念,而自己的眼泪也滴落在蝴蝶的翅膀上,仿佛是沾湿了它的衣裳。这里,“哀蝉”“落叶”“年年思”,均用典。《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又:“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屈原《九歌·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些诗句中的“哀蝉”“树叶”等词语,就是用来暗指屈原的。
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诗人登临览江山胜迹,凭吊的是战国末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崇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