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关南望泪痕滋,大小琵琶拨尽时。
天子何须降黄鹄,单于只解爱阏氏。
心同青草千年在,梦与香溪万里期。
长使山川少颜色,明妃生处有馀悲。
汉关南望泪痕滋,大小琵琶拨尽时。
天子何须降黄鹄,单于只解爱阏氏。
心同青草千年在,梦与香溪万里期。
长使山川少颜色,明妃生处有馀悲。
诗歌原文:
汉关南望泪痕滋,大小琵琶拨尽时。
天子何须降黄鹄,单于只解爱阏氏。
心同青草千年在,梦与香溪万里期。
长使山川少颜色,明妃生处有馀悲。词语解析:
- 汉关:指汉代时期边关。
- 南望泪痕滋:形容思念之情深刻,泪水如泉涌。
- 大小琵琶拨尽时:形容弹奏琵琶至深夜,表达对往事的无尽回忆。
- 天子何须降黄鹄:指皇帝不需要像黄鹄(一种鸟类)那样迁徙,寓意统治者应保持稳固和安全。
- 单于只解爱阏氏:指单于(古代北方民族首领)只知道宠爱某个女性,而非整个部族。
- 心同青草千年在:比喻内心的情感持久不变。
- 梦与香溪万里期:表示希望如同香溪一般遥远而美好的愿望。
- 长使山川少颜色:意味着战争使得山河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暗喻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悲哀。
- 明妃生处有馀悲:明妃(王昭君),历史上著名的美女,这里用来形容因战事导致的悲伤无处不在。
- 诗人介绍:
- 此诗作者不详,可能为后世所写,以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及对战争的感慨为主。
- 诗句分析:
“汉关南望泪痕滋”: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感伤,以及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南望泪痕滋强调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情感的深厚。
“大小琵琶拨尽时”:描绘了一个场景,其中人物反复弹奏琵琶到深夜,反映了深厚的怀旧情绪和对过往历史的反思。
“天子何须降黄鹄”:通过这一形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统治者应该保持国家稳定、不必追求个人安逸的批评。
“单于只解爱阏氏”:指出某些统治者只顾自己享受,不关心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的痛苦,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短视行为的批判。
“心同青草千年在”:比喻内心的某种信念或情感长久不变,即使历经千年仍旧存在,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梦与香溪万里期”:暗示了一种美好但遥不可及的愿景,如同香溪般遥远而美丽,表达了对理想的向往。
“长使山川少颜色”:揭示了战争给自然和社会带来的破坏,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明妃生处有馀悲”:通过明妃的故事,表达了对于战争中无辜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于和平的渴望。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集中在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状况的反思上,通过对古代人物和事件的引用,反映出诗人对战争、政治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诗中多次提及“泪”“悲”,这些字眼强调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哀叹。
同时,诗中的“黄鹄”(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与“单于”(古代匈奴部落首领)等元素的使用,也反映了作者对不同文化和统治方式的思考。
通过对“山川少颜色”、“长使山川少颜色”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对大自然的影响及其所带来的痛苦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