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佳在镜湖桥,兰枻维时奏玉箫。
东市虽然琴散绝,西秦尚未筑声消。
能逢句践方君子,莫吊湘累只大招。
慷慨肯教生白发,衔杯且趁落花朝。

【注释】

①祁七:作者的友人。苞孙:指祁七之子。

②兰枻(yì):以香草为饰的船桨,泛指小船。

③东市:指长安东市,因在东面而得名。琴散绝:指琴声散尽。

④西秦:指函谷关以西的秦国。筑声消:指秦都咸阳的城楼已毁,不再有筑声。

⑤句践:指春秋时越国的霸主勾践。君子:此处指有道德的人。

⑥湘累:指屈原。大招:指招魂辞,是屈原作的一篇悼念亡国之君的作品。《九歌》是楚人祭祀时演唱的歌,屈原作《九歌》寄托他的哀思。

⑦慷慨:意气风发的样子。生白发:意谓自己年老头发变白,即衰老。

⑧衔杯:指饮酒。落花朝:指暮春时节。朝,早晨。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天宝末年诗人晚年漫游江东一带时。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对友人才华的称赏,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对友人的安慰鼓励。

“镜湖佳在镜湖桥,兰枻维时奏玉箫。”此句写诗人在镜湖桥畔偶遇友人祁七苞孙,祁七弹奏起悠扬的玉箫,那优美的旋律如同清风拂过水面,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诗人用“佳”形容镜湖的美丽,“兰枻”代指小船,“奏玉箫”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如诗如画的境界之中。

“东市虽然琴散绝,西秦尚未筑声消。”此句写诗人在与祁七交谈时得知,虽然长安城内已经没有再有人弹奏琴瑟,而函谷关以西的秦国也早已没有了筑墙的声音。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于友人才华的赞赏,也透露出诗人对长安城的繁华已经无法再复的惋惜之情。

“能逢句践方君子,莫吊湘累只大招。”“句践”指春秋时的越王勾践,“潇累”指楚大夫屈原。“方君子”、“只大招”都是用典,表示诗人对于友人能够像句践、屈原一样成为有道德的君子感到欣慰。同时,诗人也在表达自己对于友人遭遇不幸的深深同情和理解。

“慷慨肯教生白发,衔杯且趁落花朝。”此句写诗人在与祁七畅谈后,心中不禁生出一种豪情壮志,他愿意慷慨激昂地生活下去,不惧岁月流逝而白发苍苍。同时,他也劝诫友人不要过于悲伤,因为人生短暂,应该趁着美好的时光好好享受生活,不要让美好时光白白流逝。

整首诗通过诗人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关怀,同时也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坚韧不屈的性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