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山山上最高楼,兄弟频教剑舄留。
不共辽东为白鹤,几从函谷作青牛。
相逢雏凤惭耆旧,独似先臣爱远游。
珠玉荷君频见赠,泪行重向锦笺流。
【注释】:
寓山山上最高楼——寄寓在山上最高的楼中。
兄弟频教剑舄留——兄弟俩多次劝我留下,不要远行。
不共辽东为白鹤——我不和你们一起到辽东去学那仙鹤。
几从函谷作青牛——几次跟着函谷关的守将学习制作木牛流马。
相逢雏凤惭耆旧——我们相遇时,我感到惭愧于年老的先人。
独似先臣爱远游——我好像我的先祖一样热爱远方。
珠玉荷君频见赠——您不断地赠送珠玉给我。
泪行重向锦笺流——我的眼泪又流到了锦缎的书信上。
【赏析】:
此诗当作于乾道五年(1169)春。诗人与祁七、王十、李子由同寓京师南郑门,因感伤彼此身世飘零之叹,作是诗以自解。
首句“寓山山上最高楼”,点出诗人的居处,并暗寓诗人怀才不遇、志不得展的悲愤之情。“兄弟频教剑舄留”,言兄弟二人多次劝说自己不要离开京都,留住京城。诗人对兄弟的劝谏感到欣慰,但心中仍然有一股强烈的乡关之思。
第二句“不共辽东为白鹤”,意谓自己不能像兄弟二人那样到辽东去学那仙鹤,因为那里是契丹人的地盘,诗人不愿意涉足。这一句既是说自己不愿离开京都,又是说自己不愿意到北方去,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
第三句“几从函谷作青牛”,言自己曾数次跟随函谷关守将学习木牛流马。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军事技术的兴趣,也暗示了自己渴望施展才能的愿望,同时,也表明自己并不希望被派往边关,而希望留在京城。
第四句“相逢雏凤惭耆旧”,言在京城中遇到年轻的后辈,感到惭愧,因为年轻后辈们见识更广,技艺更高超,而自己却已经年老了。这一句既是对自己年老的无奈,也是对自己不能有所作为的自责。
第五句“独似先臣爱远游”,言自己像先祖一样热爱远方的生活,不愿意被束缚在京城之中。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表明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不愿意为朝廷卖命。
第六句“珠玉荷君频见赠”,言自己的诗作被频频赠送,得到了他人的赏识。这一句既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也表明了自己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
最后一联“泪行重向锦笺流”,言自己的泪水又流到了锦缎的书信上,这是对自己无法回报他人所给予的关心和爱护的感慨。这也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孤独。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年老的无奈和自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他人的认可和欣赏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