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晴雨望高旻,沮溺无心笑问津。
香草未能忘楚国,桃花那识有秦人。
春秋义向渔樵重,日月书归草野真。
远志何妨为小草,君归更卧惠山春。
注释:
三时晴雨:指春季的三个季节。高旻:天空,也指朝廷。沮溺:春秋时期隐士沮、溺,这里指隐居山林的人。无心:没有心情。笑问津:以微笑询问渡口。津:渡口。香草:《诗经·郑风·溱洧》有“溱与洧,清且涟兮。彼其之子,不我遐之。彼其之子,不与我驰。言旋观于桑,次于溱洧”等句,后以“香草”指代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贤良淑德的女子。楚国:古代国名,在今湖南湖北一带。桃花:桃花源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传说为晋太元中武陵人避世之所,故称桃花源或桃花源记。秦人:秦国人,这里指桃花源中的居民。春秋:春秋两字在这里是泛指历史。义向:以道义相向,互相往来。渔樵:渔夫和樵夫,泛指平民百姓。重:重视,尊重。日月书归:比喻贤人隐退。日月:时间,这里指贤人隐退的时间。草野真:草野之中真实的东西,即自然无华。远志:远大志向,指诗人的抱负。小草:谦词,意说自己像草木一样微不足道。君归:诗人自指,诗人回归。更卧惠山春:更衣入睡,睡梦中梦见春天的惠山美景。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作于诗人奉和严藕渔宫允蒙恩予假南还述怀之作之后,再次吟咏。全诗前四句为第一段,写诗人在春天里看到天气多变,心中感慨万分;后四句为第二段,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