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一朵还双朵,但是芙蓉即并头。
生作鸳鸯那有恨,开成豆蔻似含愁。
丝丝但在泥中藕,片片从飘水上秋。
寄语池塘题赋客,休教折向采莲舟。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解答时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不知一朵还双朵,但是芙蓉即并头。”这两句写莲花的繁盛,以莲喻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知道一朵还是两朵,但看到那满塘的莲花,便想到自己就像那并头莲一样亲密无间。这一句是诗人对朋友的赞美和祝愿,表达了诗人希望他们能够像莲花一样紧密相依的美好愿望。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比作莲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生作鸳鸯那有恨”,这一句的意思是:如果生在一起,就会相互埋怨;既然已经分别,就不会再有仇恨。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祝福。这里的“鸳鸯”指的是夫妻或恋人,诗人用它来象征美好的伴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深深的祝福和期盼,希望他们能够永远幸福、快乐。这两句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深深的祝福。这种反问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力,更加富有情感。
“开成豆蔻似含愁”,这一句的意思是:即使开成豆蔻般的模样,也似乎藏着忧愁。诗人用这一形象来比喻朋友的心情。豆蔻是一种植物,它的花朵像小豆那么大,颜色是淡绿色的。诗人用这一形象来比喻朋友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关切和同情。这里的“豆蔻”并不是真的指植物,而是诗人的一种比喻,用来表达他对朋友心情的担忧和忧虑。
“丝丝但在泥中藕”,这一句的意思是:虽然被淤泥包裹,但依然生机勃勃。诗人用“丝丝”来形容莲藕的细长和坚韧,表达了他对莲藕生命力的赞美。这里的“丝丝”并非真的指藕丝,而是诗人的一种夸张手法,用来描绘莲藕的生命力。
“片片从飘水上秋”,这一句的意思是:一片片的叶子飘落在水中,仿佛是秋天的使者。诗人用这一形象来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这里的“片片”并非真的指叶片,而是诗人的一种夸张手法,用来描绘荷叶的飘逸。
“寄语池塘题赋客,休教折向采莲舟”,这一句的意思是:请告诉那些在池塘边吟咏作赋的人,不要折断荷花供采莲船乘坐。诗人用这一形象来告诫他人珍惜荷花,不要随意破坏。这里的“池塘”是指荷花盛开的地方,而“题赋客”则是指那些在荷花盛开的时候来到此地吟咏作赋的人。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告诫他人不要随意破坏荷花,以免影响观赏者的心情。
【答案】
嘉莲诗为汪右湘作
不知一朵还双朵,但是芙蓉即并头。
生作鸳鸯那有恨,开成豆蔻似含愁。
丝丝但在泥中藕,片片从飘水上秋。
寄语池塘题赋客,休教折向采莲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对莲的描写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或:此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