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宋玉始悲秋,萧瑟长令异代愁。
楚国大夫多丽则,湘累弟子更风流。
美人不向离骚取,神女频从梦寐求。
词客最知摇落早,况闻猿啸满林丘。

【解析】

本诗为一首咏物抒怀的诗,通过描绘秋景、宋玉、骚风和猿啸等意象,表现了作者对秋天和人生的感慨。首联“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点明全诗题旨:诗人借宋玉之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宋玉”二字暗用楚辞中的名句“悲哉,秋风之能于人!”“悲”,是此诗的主旋律。

【答案】

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赋得秋》)

无端宋玉始悲秋,萧瑟长令异代愁(《宋玉赋序》)。

楚国大夫多丽则,湘累弟子更风流(《离骚经序》)。

美人不向离骚取,神女频从梦寐求。

词客最知摇落早,况闻猿啸满林丘。(《秋兴八首》其一)

赏析:

首联“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点明全诗题旨:诗人借宋玉之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宋玉”二字暗用楚辞中的名句“悲哉,秋风之能于人!”(《宋玉赋序》)。宋玉是屈原弟子,因遭谗被逐,流落江滨,故作《九辩》以自伤悼。《九辩》有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借用宋玉的话,表达自己对秋天到来的感伤情绪。“无端”,即无缘无故的意思。“始悲秋”,即开始感到哀伤。这两句是说:我不明白是什么缘故,就忽然感到秋天的来临,心中不免有些悲凉。

颔联“楚国大夫多丽则,湘累弟子更风流”,承接颈联而来,进一步写自己的处境。上联“楚王问鼎”典出《左传·成公六年》。当时吴国公子光请楚王在柏举之战中与吴交战,楚王说:“吾将许汝。”但当吴国战败后,楚王却要追究罪责。于是,楚臣申包胥去秦求救,秦兵至而楚已亡。下联写湘累是屈原弟子,其弟名忠,字子修,曾游于沅湘之间,故称“湘累”。他也是楚才子,与宋玉齐名,所以此处说他“弟子更风流”。这里的意思是:楚国的许多大夫都像宋玉一样多愁善感;我的弟子们也都如湘累一样风度翩翩。这两句是说自己的处境,既非高官显宦,又不得志于时,处境十分潦倒,因而不免有几分悲凉。

颈联“美人不向离骚取,神女频从梦寐求”,承颔联而来,进一步写自己的处境。上联“美人”指屈原,屈原被放逐以后,写了有名的长诗《离骚》,表达了他的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这两句的意思是:屈原并没有从《离骚》中寻找慰藉;神女却频频地在梦中寻求。“神女”指巫山神女,传说她曾托梦与屈原相会,两人结为夫妻。但这只是传说,屈原并不相信。这两句是说:屈原并没有从《离骚》中寻求安慰,而神女却频频在梦中寻求爱情。这两句是说自己的处境,既无法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又不能摆脱现实的困扰,因而不免有几分苦闷。

尾联“词客最知摇落早,况闻猿啸满林丘”,承颈联而来,进一步写自己的境遇。上联“词客”指屈原,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最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其他人都要早;何况现在又听到猿猴的叫声满山遍野响起,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这两句是说自己的处境,既没有政治地位,又缺乏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苦,因此不免有几分凄凉之情。

这首诗前半部分主要写自己的处境,后半部分主要写自己的感受。全诗以秋景起兴,通过描写秋景、宋玉、骚风和猿啸等意象,表现了作者对秋天和人生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