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坛东北是罗浮,仙女殷勤为二楼。
飞雪不教萧史赠,采珠那与宓妃游。
纷纷作使来么凤,一一翾飞向药洲。
轻举只须能服食,羽人何必问丹丘。
《重至何仙姑坛作》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瑶坛东北是罗浮,仙女殷勤为二楼。
飞雪不教萧史赠,采珠那与宓妃游。
纷纷作使来么凤,一一翾飞向药洲。
轻举只须能服食,羽人何必问丹丘。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句解读:
- “瑶坛东北是罗浮”,描述了瑶台(仙境)的东北方向是罗浮山,暗示了诗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
- “仙女殷勤为二楼”,表达了仙女们热情好客的态度,为诗人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
- “飞雪不教萧史赠”,用萧史的典故表示即使是飘落的雪花也不会妨碍仙人赠送的礼物。
- “采珠那与宓妃游”,以采珠女与宓妃的对比,暗示了追求物质财富不如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
- “纷纷作使来么凤”,描述了许多使者像凤凰一样纷纷而来,强调了仙境中人们的忙碌和热闹。
- “一一翾飞向药洲”,描绘了众多仙鸟向药洲飞翔的情景,反映了仙境中的自然美景。
- “轻举只须能服食,羽人何必问丹丘”,表达了只要能够养生保命,就不必去追求修仙问道的虚无之旅。
- 译文对照:
- 瑶台的东北角是罗浮山,仙女们热情地招待着两位二楼的客人。
- 即使飘落的雪花也不会妨碍仙人赠送的礼物。
- 采珠女的生活并不如宓妃那般闲适,她们忙于各种任务。
- 众多的使者像凤凰一样纷纷而来,向药洲飞去。
- 只要能够养生保命,就不必去追求修仙问道的虚无之旅。
- 注释补充:
- 瑶台:传说中的仙宫,位于罗浮山东北。
- 罗浮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广东,以温泉闻名。
- 仙女:指居住在仙境的女性仙人或者仙女们。
- 萧史: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仙人,曾将玉笛送给西王母,后因思念妻子而化为白兔。
- 密香通:指珍贵的香料,常用来形容珍贵而稀缺的东西。
- 龟台、凤笈、金井月、荒台夜引玉萧风:都是仙境中常见的象征物或景象,代表着仙境的美丽和神秘。
- 轻举只须能服食,羽人何必问丹丘:这里的“轻举”指的是修炼者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而“服食”则是指道家养生之法。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长生不老的看法,认为只要能够养生保命,就不必去追求修仙问道的虚无之旅。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和丰富的神话传说,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仙境世界。诗中的仙女、仙人、飞雪等元素,不仅增添了诗的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诗的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既展现了仙境的美丽和神奇,又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仙境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富足的人生理念。
- 在文化内涵上,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思想,尤其是对于仙境的描述,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想象。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即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更应关注精神层面的富足。
《重至何仙姑坛作》不仅是一首赞美仙境美景的诗歌,还是一首蕴含深意的人生哲学之作。它通过描绘仙境中的各种景象和人物,传达了诗人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