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雍容薝葡间,菩提诃子更同攀。
花随咳唾劳天女,镜向虚无得玉颜。
南漠影馀双塔在,西禅声送一钟还。
未陪挥麈期他日,遍坐香台弄白鹇。
【注释】
奉和龚蘅圃驾部偕诸公游光孝寺出城访长寿精舍之作次原韵:
使节雍容,指使节出行时仪态从容。薝葡间:指佛寺之间。菩提诃子:梵语“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诃子”是梵语,意为“花”。同攀:一起攀登,一同游览。
花随咳唾劳天女,镜向虚无得玉颜:
“花随咳唾”,比喻佛家说法的功德;“镜向虚无”即佛教所说的“无相”、“空寂”;“得玉颜”比喻佛法无边,能使人达到如玉般纯净的境界。
南漠影,指广州城外的南汉山;双塔,指南汉的两座砖塔;西禅,指西樵山;一钟,指《西江志》载的“石钟”古钟。
未陪挥麈期他日,遍坐香台弄白鹇:
“未陪挥麈”,指自己没有陪同主人在香台上挥麈谈笑;“香台”,指香炉;“弄白鹇”,指玩弄白鹇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龚衡圃等人游览光孝寺后有感而作的诗。全诗以“游光孝寺出城访长寿精舍”为题,抒发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使节雍容薝葡间,菩提诃子更同攀”,写诗人与龚衡圃等人在佛寺之间行走,一同攀登,一同游览。这里的“使节”指使者或官员;“雍容”是指庄重、从容的样子;“薝葡间”是指佛寺之间的小路;“菩提诃子”是指佛教中的一种花,又称“诃子花”,因为佛教认为它是菩提树的花,所以叫“菩提诃子”。这里用“更同攀”来形容大家一同游玩,共同感受佛教文化的韵味。
第二句“花随咳唾劳天女,镜向虚无得玉颜”,写诗人赞叹佛教中的慈悲心肠,以及佛教的神奇功效。这里的“花随咳唾”是指佛教中的一种说法,认为人的言行会产生因果报应,因此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劳天女”是指佛教中的仙女们,他们能够给人带来好运和幸福;“镜向虚无”是指佛教中的镜子,它可以映照出人们的内心世界,使人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这里的“得玉颜”是指通过修行,人们能够达到如玉般纯净的境界。
第三句“南漠影馀双塔在,西禅声送一钟还”,写诗人游览了南汉和西樵山的古迹。这里的“南漠影”是指岭南地区的影子;“双塔”是指两处古代建筑遗址;“西禅声”是指西樵山上的寺庙传出的钟声。这里的“一钟还”是指寺庙中的钟声回荡在山谷中,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四句“未陪挥麈期他日,遍坐香台弄白鹇”,写诗人表达了自己未来再也无法陪伴主人在香台上挥麈谈笑的愿望。这里的“挥麈”是指用手指在地面上划动,形成一种节奏感,是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香台”是指香炉;“弄白鹇”是指玩弄白鹇鸟。这里的“期他日”是指期待未来再次相聚的日子;“遍坐香台”是指四处坐着,享受美好的时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这首诗以“游光孝寺出城访长寿精舍”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团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