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助五诸侯,蛮中窃为帝。
谁知黄屋中,乃是一椎髻。

赵佗

不助五诸侯, 蛮中窃为帝。

谁知黄屋中, 乃是一椎髻。

注释:

【不助五诸侯】不帮助五诸侯(指中原的汉王朝)。

【蛮中窃为帝】在蛮夷之地,暗中自称皇帝。

【谁知黄屋中】谁知道天子的车驾是黄色的。

【乃是一椎髻】竟然是一副光着头发的形象。

赏析:

这首《咏赵佗》诗,以“不助五诸侯”、“谁知黄屋中”两句,点出赵佗之“窃位”(自立为王)与“窃国”(建立南越国),其行为完全违背中原礼法和正统观念。然而,赵佗又“知”什么?他竟然无知地“不知黄屋中”!“不知黄屋中”,就是不知道天子的车驾是黄色的。这一句诗,既是对赵佗不识时务的嘲讽,又是对汉文帝刘恒的巧妙揶揄。刘恒是汉朝第一个皇帝,他的车驾是黄色的,这是天下人共知的事实。赵佗却“不知”,可见其愚昧至极。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诗人用反语来写赵佗的“不知”。反语,是说反了的话,但意思不变。反语的运用,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史记·魏公子列传》载,信陵君与侯生、朱亥饮于大梁市井,邯郸令闻之,大怒,率百馀骑而往,欲夺信陵君所持玉璧。信陵君恐,曰:“吾与王兄饮,今俱恶,无乃负心以疑吾邪?”乃固请侯生。侯生曰:“臣非能负信陵君,然知事不成者有之,是故怒赵王耳。”遂去。后邯郸被秦攻陷,信陵君死里逃生。于是赵平原君自愧,谓其从者曰:“吾所以待客杀人者,徒以一璧故也。”从者曰:“不然。今赵兵围邯郸,且旦暮降矣。而魏王使将军斩一人,而激扬其意,欲以求益德也。即今破赵,威行于国内,而君以一璧之故杀大将。魏王其有意窥伺我乎!”赵王听后,大惊失色。平原君之所以如此恐惧,正是由于他“知事不成者有之”,即知道事情不会成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