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亦渡太湖来,烟雨离亭更折梅。
七十二峰空翠里,一峰花落一峰开。

《洞庭录别》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充满了情感和意境,是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赏析:

  1. 诸君亦渡太湖来:这里的“诸君”指的是与诗人一同前往洞庭湖的友人或同僚,而“亦渡太湖来”则表明他们也是通过水路来到了洞庭湖。这里的“太湖”指的是位于今天的苏州附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河之一。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友人到来的喜悦之情。
  2. 烟雨离亭更折梅:在烟雨蒙蒙的离亭中,诗人和友人一起折梅花以作纪念。这里的“烟雨离亭”营造出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氛围,而“折梅”则是文人墨客常见的一种雅致行为,象征着友谊和离别时的哀愁。
  3. 七十二峰空翠里:描述了洞庭湖周边的山水景色。这里的“七十二峰”指的是洞庭湖周围的山峰,而“空翠里”则描绘了这些山峰被翠绿的植被覆盖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4. 一峰花落一峰开: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山间花开的景象。诗人将这一景象与人的离别相联系,表达了一种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5. 紫塞归来白发长:这里的“紫塞”指的是边塞,诗人在这里用“归来”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而“白发长”则描绘了他年岁已高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6. 美人争拂镜中霜:这里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正在为镜子中的自己梳妆的情景。“拂镜中霜”意味着她精心打理着自己的容貌,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别离。这里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貌以及她在离别时刻的紧张与期待。
  7. 鸳鸯湖畔开樽酒:这里的“鸳鸯湖畔”指的是洞庭湖的一个美丽景观,而“开樽酒”则描绘了诗人和友人在湖畔畅饮的情景。这里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 一曲明妃尽断肠:这里的“明妃”指的是王昭君,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女,同时也是一位英勇的战士。诗人在这里用“尽断肠”来形容王昭君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悲痛欲绝的情感。这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9. 万里罗浮今又归:这里的“罗浮”指的是中国南方的一个著名山脉,而“今又归”则表示诗人已经回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故土的归属感。
  10. 天生越鸟自南飞:这句诗引用了古代的典故“越鸟南飞”,比喻了人们总是向着自己认为更好的地方迁移。这里的描述强调了人们的迁徙本能,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1. 平生欈李多知己:这里的“欈李”指的是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而“多知己”则表示诗人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知心朋友的感激之情。
  12. 争送扁舟向夕晖: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夕阳下送别的画面。这里的“争送”表达了大家不舍的情感,而“扁舟向夕晖”则描绘了船只在夕阳下的美景。这里的描写传达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离别时刻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情、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