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朝蟒玉赐穿宫,亲见煤山血诏红。
尝恨不同王内使,海棠枝上殉重瞳。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情感,赏析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本诗是一首悼念亡国之事的绝句。首联写诗人在皇宫见到先朝赐予蟒服玉带的中涓(宦官)时,不禁悲从中来;颔联回忆当年与这位宦官一起侍奉过明思宗的往事,并由此生发出对亡国的感慨;颈联抒发诗人对亡国之君的无限哀痛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尾联以“泪洒海棠枝”收束,点出“血诏红”(指煤山),使全诗戛然而止,余音未尽。

“先朝”“王内使”,即明朝皇帝身边的太监或宦官。这里用“先朝”一词,既表明自己与这位宦官曾经是同僚,又暗含着亡国之痛。“赐穿宫”,“煤山血诏红”,都是指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的惨状,而“血诏红”则是指诏书上的血迹。诗人面对“赐穿宫”,“煤山血诏红”,不禁悲从中来。“曾恨”“不同王内使”,是说诗人曾因未能为国尽力而感到遗憾,也说明他对国家的命运极为关切,所以不能容忍一个宦官竟然如此地为非作歹,竟敢背叛皇上。这两句是全诗感情发展的关键,也是全诗议论的起头。“海棠枝上”一句,是诗人对亡国之君的无限哀痛之情,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殉重瞳”,即殉难,这里代指崇祯帝。“重瞳”指朱姓后代。诗人用“殉”字,表示对崇祯帝的哀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悲痛心情。“泪洒海棠枝”,这是全诗的结尾,它与开头“先朝”“王内使”呼应,同时点出了“煤山”。

【答案】

①先朝:指明朝。②王内使:指明朝皇帝身边的太监或宦官。③赐穿宫:指明朝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的事。④煤山:指北京景山。⑤血诏红:指崇祯帝自缢时的血书,上面写着:“诸臣死社稷,予独死耳。”⑥曾恨:因不能为国家效力而遗憾。⑦不同:没有资格、没有机会。⑧重瞳:古传说中夏禹的眼睛有七个瞳子,后称帝王的眼睛有七彩之光为重瞳。⑨殉重瞳:殉难。⑩泪洒海棠枝:泪洒海棠花枝,指哭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