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穿针事已非,家人不忍晒遗衣。
年年一渡银河去,却羡双星相会希。
注释:
哭华姜一百首:《诗经·小雅》中有《七月》和《十月之交》两篇,是周幽王的妃子褒姒为取悦幽王而作。这里说的“哭华姜”,指的是对这两个女子的哀悼。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中只有一天能相会的日子。穿针事已非:指七夕时牛郎织女相会的传统习俗已经不复存在了。家人不忍晒遗衣:指在七夕这天,牛郎织女不能相会,他们只能通过鹊桥相会,所以牛郎一家只好把妻子的衣物晾晒在院子里,以期她能够早日回来。
年年一渡银河去:每年七夕这一天,牛郎织女都要渡过银河见面。却羡双星相会希:每年七夕相见一次,已经很少了,因此人们更加羡慕他们的相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两位古代美女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他们的怀念之情。
首句“七夕穿针事已非”,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这句诗中的“七夕”一词,既是一个具体的节日,又代表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发生的时间。这里的“事已非”三字,既表达了故事的变迁,也暗示了爱情的无奈。
次句“家人不忍晒遗衣”,进一步展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影响。这句诗中,“遗衣”一词,既代表了牛郎织女的衣服,也象征着他们的爱情故事。这里的“不忍”二字,既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同情,也暗示了他们对牛郎织女的情感寄托。
第三句“年年一渡银河去”,描绘了牛郎织女每年七夕相见的情景。这句诗中的“年年”一词,既表达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爱情的持久。而“渡河”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相会的场景。
尾句“却羡双星相会希”,则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相会希”三字,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相会的渴望和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牛郎织女故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感悟和追求。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