褓中儿女鹧鸪衣,藤笠团团月一围。
解唱徭歌偏不唱,恐惊花里郁鸡飞。
【注释】
褓:包裹。襁褓(qiǎng bǎo)——用布做的小包,用来抱小孩的。儿女:这里指儿子。
鹧鸪(zhè gū)——鸟名,又名行雁、越鸟。羽毛黄色,嘴尖黑色。
藤笠团团月一围,藤制斗笠,四周下垂着流苏。
解唱徭歌偏不唱,恐怕歌声会惊扰了花中的鸣禽。
【赏析】
此词写一位樵夫之妻在自家的山中与丈夫相会。丈夫外出劳作,妻子在家操持家务。夫妻二人相依为命,相互体贴,感情深厚。全词通过樵妇的口吻,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褓中儿女鹧鸪衣”,描写了孩子穿着用鸟皮制成的衣服,这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御寒而穿的简陋衣物。这种服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苦生活条件。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无奈和悲哀。
“藤笠团团月一围”,这里的“藤笠”指的是一种用藤条编制而成的帽子或头巾。它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和坚韧的精神。而“团团月一围”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满大地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是樵妇与丈夫对话的内容:“解唱徭歌偏不唱,恐惊花里郁鸡飞。”这里提到了“徭歌”,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然而,樵妇却担心自己的歌声会惊扰了花中的鸣禽,这反映出她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关爱。
最后一句则是一种反问的语气:“解唱徭歌偏不唱,恐惊花里郁鸡飞。”这既是樵妇对丈夫的提醒,也是她对自然万物的尊重和爱护。她希望两人能够和谐相处,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