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春归失丽华,无多蛱蝶扑晴沙。
红馀杜宇无非血,白到棠梨不是花。
《春尽》是唐代诗人韩偓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首联:“一夕春归失丽华,无多蛱蝶扑晴沙。” 描述了春天突然结束的景象,春天的美丽如同华丽丽的花朵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一般,而那些蝴蝶也急忙地寻找新的地方。这里的“春归”指的是春天的结束,而“无多”则表达了春天的短暂与迅速。
颔联:“红馀杜宇无非血,白到棠梨不是花。” 通过对比色彩的变化来强调季节的更替,红色代表的是曾经盛开的杜宇鸟,现在只剩下了血迹,白色则代表了原本应该盛开的棠梨树,现在已经失去了颜色。这里的“红”和“白”分别代表了春天的颜色,而“杜宇鸟”和“棠梨树”则是春天的象征性生物。
尾联:“春尽”一词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结束的感伤。尾联中的“人闲”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春天结束之际的惆怅心情。最后一句“春愁略解”则表达了春天虽然结束,但诗人心中的愁绪也随之减轻。
韩偓的《春尽》通过描绘春天的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消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于季节变化的描写,更是对于生命、时间和美好事物的沉思。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