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何似李陵台,一曲琵琶夜夜哀。
红粉青蛾安足惜,才人亦在白龙堆。
注释:
青冢:即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王昭君是西汉宫女,因受排挤远嫁匈奴和亲。后人作诗赞美她。李陵台:汉代将军李陵被匈奴俘虏后投降,葬于匈奴。
峨峨:高耸的样子。
曲琵琶:指胡笳之乐。
红粉青蛾:指美女。安足惜:怎么值得可惜。才人:有才华的人。白龙堆:指墓地。
翻译:
多么高的青冢啊,好像李陵的坟墓一样,夜晚总是传来琵琶的声音。
美丽的女子们不值得可惜,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埋在白龙堆里。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人的诗。全诗以“青冢”为线索,由李陵台、胡笳哀音、美女红粉到白龙堆里的才人,层层深入,层层展开,抒发了对故国之思,对亡国之痛,以及对才人的哀悼之情。
首句写青冢的高耸。李陵台,汉名将李陵墓,位于今内蒙古杭爱山北麓。这里以李陵台比青冢,说明两地距离虽远,但都是古代帝王贵族的墓葬,所以显得一样高大。“峨峨”,形容其高大。“何似”,如何比拟?此处说它与李陵台相比,仿佛没有区别。“李陵台”,指代故国;“青冢”,代指故土。此句意谓故国的坟墓(指青冢)与李陵台相比,同样巍然屹立,同样令人瞩目。
次句写胡笳声的哀怨。“一曲”,表示时间之短促,声音之悲切。“琵琶”,胡人乐器,本为中国乐器。“夜夜”,则表示时间的连绵不断,声调之凄凉哀伤,如泣如诉。“琵琶”本是乐器,但诗人却把它拟人化。这既是由于胡人奏乐时,往往用琵琶等乐器模拟鸟兽虫鱼等声音,使听者如闻其实,也是由于诗人听到胡地的琵琶声后,联想到自己曾经耳熟能详的“胡笳十八拍”的乐曲。“夜夜”,则表明这种哀怨之声已不是一时一地而是连绵不断的。“夜夜”,又暗示了胡地的气候条件恶劣(夜深人静的时候),更衬托出琵琶声的凄切。“曲”、“夜”、“夜”三字,连用三次,不仅突出了琵琶声哀婉悲凉的特点,而且加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末句写红粉美女的可怜可悲,以及才人的不幸。“红粉”,指美女。“青蛾”,指美女的眉目。“安足惜”,意思是说这些女子虽然美丽可爱,但又有谁敢珍惜她们呢?言下之意是说这些女子的命运悲惨,不值得惋惜。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这些美女的同情和悲哀,也表现了诗人对这些女子命运的不满和愤懑。“才人”,指有才华的人。“亦在白龙堆”,意思是说这些有才华的人也都埋葬在白龙堆里了。这一句是对上两句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亦”是副词,表推测;“在”,动词;“堆”,名词,指坟墓堆积之处。“白龙堆”,泛指坟墓堆积之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那些美女和才人都葬在这里了,都成为尘土,都化为乌有了。这样写,既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美女和才人的无限感慨,也表现出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对于黑暗势力的愤怒谴责,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悲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描写青冢、李陵台、琵琶、红粉美女、才人等景物,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