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玉天门上下标,长江至此一回潮。
青山尽向金陵出,虎踞龙蟠为本朝。

【注释】

1.浮玉:江水泛动如玉。天门:指长江的瞿塘峡口。标:山名。2.一回潮:长江每年在夏秋之交,因受太阳和月亮引力影响,产生回潮现象。3.青山:金陵城四周环山,故称。4.虎踞龙蟠:形容地势险要。5.本朝:指南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作。当时,诗人正在四川任职,由三峡东下入长江,来到南京(今江苏南京)游览。诗人乘兴登上了清凉山,俯瞰着长江滔滔奔流而下,不禁心潮澎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过零丁洋》诗。

首句“浮玉天门上下标”,写江面泛动如玉,天门山巍然耸立。“玉”用来形容江水清澈明净、澄澈透明;“浮”字又写出江水的流动。这两句既写了自然景物的美,又写出了长江的气势。

次句“长江至此一回潮”。这里说长江在此处产生了潮汐现象。“回潮”即涨潮。“一回潮”指长江在这里出现了一次潮汐。这句既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又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第三句“青山尽向金陵出”,写金陵城的周围群山环绕。“尽向”写出了群山之多。“金陵”是南京古称。这两句既写景,又寓含了诗人的某种感慨。

末句“虎踞龙蟠为本朝”。写金陵城地势险要。“虎踞”指有如虎蹲踞之地,“龙蟠”指地势像龙盘曲之处,“为”是动词,表被动。“龙蟠”比喻地形险峻,形势复杂。

全诗以“浮玉”、“一回潮”、“青山”、“金陵”等关键词为线索,描绘出一幅壮丽的江山图画。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此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意境开阔,富有气势。特别是“回潮”一词,不仅写出了长江的气势,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