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霜高野鸭肥,家家秫酒不曾稀。
吴陵岁暮堪为客,慷慨从君一典衣。
【注释】
茱萸湾:地名,在今江苏苏州附近。
作和人:作诗应和的人。
十月霜高野鸭肥:霜降后,稻谷黄熟,野鸭肥壮,可下酒。
家家秫酒不曾稀:每家酿酒都不缺少。秫(shù)酒,用高粱等酿制的酒。
吴陵:指苏州城,因吴国故地得名。
堪为客:可以当客人。
慷慨从君一典衣:表示自己愿意拿出衣服换酒喝,以表达慷慨之情;典衣,典押衣物换取财物。
【译文】
十月天高霜雪浓,田野里野鸭肥又壮;家家酿造美酒香,人人欢聚饮此中;苏州城外吴陵路,暮冬时节可当客;我愿献出新衣裳,换取满杯美酒醉。
【赏析】
《十月霜高》,即《十月霜天》。诗人于十月间来到苏州,看到霜雪覆盖的田野一片苍茫,野鸭肥壮,十分高兴。他来到吴陵,看到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纷纷举杯痛饮,于是便挥笔写下这首诗。
首句“十月霜高”,写景入题,点明时令,渲染气氛。“霜高”二字既点明了时令,也烘托出了深秋、初冬的寒意。“野鸭肥”三字,是说秋天一到,稻田里的稻谷成熟了,野鸭也长大了,此时正好煮来吃,所以人们常常以“野鸭肥”来形容秋天的景色和气候。“家家”两句,是诗人对苏州人民热情好客的赞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每到十月,霜降之后,正是稻谷丰收的季节,家家酿酒,自酿的美酒从不缺少。因此,当地的人们都喜欢聚在一起饮酒作乐。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酿酒与收获粮食相提并论,形象地写出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以及丰收季节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吴陵岁暮堪为客”,是说苏州城外的吴陵路,在年终岁尾的时候,可以作为旅居外地的游子们暂时栖息之地。这句诗既写出了苏州人民的热情好客,也写出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人在外地漂泊多年,如今终于有机会回到故乡了,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堪为客”三字,既表现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归乡的愿望。
最后一句“慷慨从君一典衣”,是说诗人愿意拿出自己的衣服典当出去,换取美酒与朋友们共饮。这句诗既表现出了诗人豪爽的性格,也表现出了他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在朋友相聚的时候,诗人总是慷慨地拿出自己的衣服,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快乐的时光。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意境深远。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贴切的描写,将苏州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自己的身世之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和诗词中的词语,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韵味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