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唱杨枝唱竹枝,谁怜花泪碧离离。
南梳北裹无心好,辜负春光绝丽时。
诗句释义
“不唱杨枝唱竹枝”:”不唱”可能表示原本打算唱杨枝曲,但转而唱了其他的歌曲。”杨枝曲”是唐代的一种民间歌曲,以杨树的枝条为素材。而”竹枝曲”则是另一种民间歌谣,用竹子作为乐器伴奏。这里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音乐选择的随意性,也可能反映了一种审美上的偏好。
“谁怜花泪碧离离”:”谁怜”可能指的是诗人或者听众对花的美丽和脆弱感到怜悯,”花泪”则形容花儿因为即将凋零而流露出的悲伤之泪。”碧离离”形容花朵的颜色鲜艳,如同绿色的泪水。整句话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花朵盛开的景象,同时也暗寓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的美。
“南梳北裹无心好”:”南梳北裹”可能是指南方的气候温暖,适合梳妆打扮;而北方则寒冷,不适合这样的打扮。”无心好”可能表示诗人在这两个地方都没有心情去好好打扮自己,反映出一种生活的无奈或疲倦。
“辜负春光绝丽时”:”辜负”意味着错过了,”春光”指春天的美好时光或景色,”绝丽时”强调了春天的壮丽和美丽。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浪费,未能好好利用春天的美好来享受生活。
译文
《杨枝》
不再唱那悠扬的杨枝曲子,改唱那清新的竹枝歌曲。
哪里能体会到花儿的娇艳与离别时的哀愁,
南边的风暖,适合梳妆打扮,可我们没有心思欣赏这美景。
辜负了春天的绝美,让我们错过了欣赏它的好时机。
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比较杨枝曲与竹枝曲的不同,以及南梳北裹的不同感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让人读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