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人头岭并高,名王猎火尽山毛。
清明上巳争抛盏,十万蕃魂在白蒿。

《五岭人头岭并高,名王猎火尽山毛》是明代诗人屈大均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五岭地区的壮丽景色和历史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历史的思考。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诗句解读
  • 五岭人头岭并高:“五岭”指的是中国南方的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和越城岭,这些山脉在江西省、湖南省和广东省之间延伸。“人头岭并高”形象地描述了这些山峦的陡峭和险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名王猎火尽山毛:“猎火”可能是指古人狩猎用的火把,这里用来暗示夜晚的黑暗和狩猎的场景。“尽山毛”则表达了狩猎活动给山林带来的影响,山中的毛发都被烧尽,形象地描绘了狩猎活动的猛烈。
  1. 译文
  • 五岭上山峰重叠、连绵不绝,像人的头一样高耸入云。那些被名王(指统治者)点燃的猎火,让山上的草木全部燃烧殆尽。
  1. 关键词注释
  • 五岭:指中国南部的大庾岭等五座大山。
  • 人头岭并高:形容山脉高耸入云。
  • 名王:指统治阶级。
  • 猎火尽山毛:猎人们在山林中放火烧草,留下满地灰烬。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五岭山脉的描绘,展示了自然景观的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狩猎文化。
  • 诗人通过对比“名王猎火”和“尽山毛”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岭人头岭并高,名王猎火尽山毛》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自然美的古诗,通过对五岭地区壮丽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