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奋布衣,遂成士崩势。
偏袒一大呼,秦已无二世。
匹夫举大名,汤武若符契。
扶苏虽当立,诈称亦非计。
将诛无道秦,师行宜大誓。
成败在上天,西向乘锋锐。
毋示天下私,自王以微细。
为秦多益敌,六国蒙嘉惠。
入关令诸侯,功德可为帝。
诗句解释:
- 陈涉奋布衣,遂成士崩势。 - 陈涉,即陈胜,他起初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通过他的努力和行动,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导致秦朝的土崩瓦解。
- 偏袒一大呼,秦已无二世。 - 这句话意味着,在起义中,陈胜大声呼喊,号召人们反抗暴政。这直接导致了秦始皇帝的死亡,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 匹夫举大名,汤武若符契。 - 这里的“匹夫”指的是平民或普通人,而“汤武”则是指商汤王和周武王。陈胜虽然出身平凡,但却能够引发如此广泛的响应和追随,这让他的行动显得更加重要和有力量。
- 扶苏虽当立,诈称亦非计。 - 扶苏是秦朝的皇长子,理论上应该继承皇位。但陈胜通过诈称自己为始皇帝的后裔来获得人们的拥护,这表明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机智和手段。
- 将诛无道秦,师行宜大誓。 - 陈胜和他的追随者决定推翻秦朝,这是一个正义的行为,因此他们需要对士兵们发出誓言,以确保大家团结一心,共同为正义而战。
- 成败在上天,西向乘锋锐。 - 在这里,“上天”可能暗指命运或天意。陈胜认为胜利或失败是由天命决定的,而他选择向西进发,以锐不可挡的姿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战斗。
- 毋示天下私,自王以微细。 - 这句话强调了陈胜在领导起义时所展现出的无私精神。他没有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行动,而是带领人民走向自由和解放。
- 为秦多益敌,六国蒙嘉惠。 - 虽然陈胜的最终目标是结束秦朝的统治,但他的行动也使得其他六国免受秦国的压迫和剥削。这种行动不仅有利于人民,也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
- 入关令诸侯,功德可为帝。 - 陈胜进入咸阳并控制了秦国的首都,这标志着他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他的功绩和声望足以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统治者。
译文:
陈涉从一介布衣崛起,终成就了颠覆之势;
一声偏袒呐喊,秦朝灭亡不在话下;
普通人也能举起名声,如汤武一样名正言顺;
扶苏即位,却因诈称无效,陈胜策略高明;
要诛杀无道之秦,军队行进需立誓;
成败由天决定,西进之路充满锐气;
不要展示个人利益,自称为王也要谦逊;
为秦国带来众多敌人,六国受惠于陈胜;
攻占秦都,让诸侯臣服,功德足以称帝。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历史评论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述了陈胜从一个普通百姓到成为起义领袖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诗中通过陈胜的个人奋斗、政治策略以及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关系等多个层面展现了其影响力。同时,诗也表达了对于陈胜领导下的秦末农民起义的肯定和赞扬,认为这是一次正义的胜利,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自由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