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儒抱积怨,发愤于陈王。
艰难负礼器,卒与涉俱亡。
匹夫苟建义,瓦合亦非尝。
礼乐所凭依,缙绅为之倡。
涉亦圣人徒,能知孔鲋良。
先置博士官,以甲为纪纲。
用人先诸儒,文学已有光。
惜哉昧行兵,破灭成苍黄。

【注释】

  1. 鲁儒:指孔子。
  2. 发愤:指抒发愤懑之情。
  3. 陈王:指西汉末年的陈胜,他是秦末民变领袖,起义军领袖之一。
  4. 艰难:处境困苦。
  5. 礼器:指礼仪制度。
  6. 卒:终于。
  7. 匹夫:普通人。
  8. 建义:建立自己的主张和事业。
  9. 瓦合:像瓦器那样破碎不堪。
  10. 非尝:不是曾经的。
  11. 凭依:依靠。
  12. 缙绅:古代士大夫束带高冠,故称缙绅,泛指官吏绅士。
  13. 倡:倡导,引导者。
  14. 涉亦圣人徒:指陈涉虽出身贫寒,却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
  15. 孔鲋:孔子弟子卜商字子夏,名商,以孝著称,曾为孔子门下大弟子。
  16. 先置博士官:设立博士官职。
  17. 甲:古时历法一年分12个月,以干支纪月,称为“干支”。这里指月份,即正月。
  18. 纪纲: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法度。
  19. 用人先诸儒:任用人才首先要选用儒生。
  20. 文学:儒学的学问。
  21. 光:使……发扬光大。
  22. 行兵:指挥作战。
  23. 苍黄:慌乱窘迫的样子。

【译文】
孔子怀着满腔的愤怒,在陈胜面前发奋地表达他的见解。
他遭遇了重重困难,但却始终没有抛弃他的礼仪制度,最后终于与陈涉一起灭亡了。
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能建立自己的主张和事业,即使是像瓦器一样破碎不堪,也不会是曾经的。
礼仪制度、文化教化所依赖的,都是那些读书做官的人,而读书做官的人又是缙绅阶层中的带头人物,他们引领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化潮流。
陈涉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却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他能够认识到孔鲋这样的儒学大家的价值。
他在朝廷上设立了博士官职,以正月为一年的开始,制定治国原则和法度,任用人才首先要从儒家学者中选拔。
他的军队在战场上指挥得井井有条,使得战事进展迅速,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在军事行动上缺乏经验,最终导致了战乱的失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