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虽惝恍,此中有窟宅。
真道苦无言,与天日相索。
聪明乃尘垢,陶铸有微责。
虽复游无穷,亦自悲人役。
神山有离合,依依且朝夕。
鳖首或浮沉,广大日以积。
弥缝费造化,随波恐流易。
分水一泉源,自天通地脉。
瀑布纵横飞,与海相潮汐。
天鸡一咿喔,扶桑已半白。
海日长三丈,玄黄始一隙。
光明未丽天,外体己赫赫。
摇荡二石楼,烧空如琥珀。
生长旸谷傍,郁仪日亲炙。
中夜已寅宾,导引成肥硕。
咸池灼欲焦,沧凉吾自适。
一下曜真台,人间愁踧踖。
百虑生黄埃,世务婴繁剧。
三山居水下,船交苦风逆。
斋去童男女,三千良可惜。
罗浮即方丈,甘心自古昔。
南岳一佐命,仙卿此注籍。
大夫代天工,于此宜区画。
虽无封禅书,名山望润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翱的作品,全诗共八句。下面分别解释每句话的意思以及诗句和译文的对应关系。
- 登罗浮绝顶奉同蒋王二大夫作
- “登罗浮”:登上罗浮山
- “绝顶”:山顶
- “奉同”:陪同、与某人一起
- “蒋王二大夫”:指蒋王(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事)和两位官职相当的大夫
- 神仙虽惝恍,此中有窟宅
- “惝恍”:模糊不清的样子
- “窟宅”:隐秘之处,比喻神仙的住所
- 真道苦无言,与天日相索
- “真道”:真正的道理
- “与天日相索”:与天空中的太阳相互追逐
- 聪明乃尘垢,陶铸有微责
- “聪明”:智慧
- “尘垢”:污垢
- “陶铸”:塑造,培养
- “微责”:微小的责任
- 虽复游无穷,亦自悲人役
- “复”:仍然,再次
- “游无穷”:遨游于无限之中
- “亦自悲人役”:也为自己被奴役而感到悲伤
- 神山有离合,依依且朝夕
- “神山”:神秘的山峦,这里指代仙人居住的地方
- “离合”:分离与团聚
- “依依且朝夕”:时而分离时而团聚,形容时间的流逝
- 鳖首或浮沉,广大日以积
- “鳖首”: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能象征着变化多端的世道
- “浮沉”:浮动或下沉
- “广大日以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积累
- 弥缝费造化,随波恐流易
- “弥缝”:修补
- “造化”:自然界的力量
- “随波恐流易”:随着波浪的流动而容易改变方向
- 分水一泉源,自天通地脉
- “分水”:划分水流
- “地脉”:山脉的走向
-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条小溪从天上流向大地,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延续
- 瀑布纵横飞,与海相潮汐
- “瀑布”:高耸的瀑布
- “潮汐”:海水的涨落
- 这两句描述了瀑布如海浪般起伏,与大海呼应
- 天鸡一咿喔,扶桑已半白
- “天鸡”:古代传说中报晓的动物——鸡
- “扶桑”:传说中的太阳升起的地方,位于东边
- 这两句描绘了东方初升的太阳将天空染成一片白色,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海日长三丈,玄黄始一隙
- “玄黄”:指黑夜和白天的交替,这里用来形容太阳初升时的光辉
- “始一隙”:开始露出一丝光芒
- 这两句表达了太阳初升时的光芒微弱,如同刚刚破晓的缝隙
- 光明未丽天,外体己赫赫
- “光明”:光明照彻天空
- “外体”:外在形态
- “赫赫”:明亮耀眼
- 这两句描述了光明尚未完全覆盖天空,但已经非常明亮,照亮了整个世界
- 摇荡二石楼,烧空如琥珀
- “二石楼”:可能是两座石头建筑,代表山间楼阁
- “烧空”:使空气变得清新
- “琥珀”:一种由琥珀树脂形成的化石,这里用来形容清澈的泉水
- 这两句描绘了泉水在山间流转,使空气变得清新,如同琥珀一样珍贵
- 生长旸谷傍,郁仪日亲炙
- “旸谷”:阳光普照的地方,这里指代阳光照耀下的山谷
- “郁仪”:美好的形象或事物,这里指代太阳
- “亲炙”:亲身接触,比喻直接体验
- 这两句表达了阳光照耀下的美好景象,人们亲身体验着太阳的温暖与恩赐
- 中夜已寅宾,导引成肥硕
- “中夜已寅宾”:到了深夜时分
- “导引”:引导,引申为修行或修炼
- “肥硕”:丰满壮实
- 这两句描述了夜晚时分修行的人们通过引导和修身达到了身心的丰满和充实
- 咸池灼欲焦,沧凉吾自适
- “咸池”:传说中的一个神秘水域,可能象征着修行者的心境或理想境界
- “灼欲焦”:燃烧得炽烈而痛苦
- “沧凉吾自适”:尽管内心感到痛苦和不适,但我也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这两句表达了虽然追求的境界充满了痛苦和煎熬,但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安宁与满足
- 一下曜真台,人间愁踧踖
- “一下曜真台”:一瞬间领悟到真理的境界
- “人间愁踧踖”:在人间感受到的忧愁与不安
- 这两句描述了瞬间悟道后,人们会感到人间的忧愁和不安暂时消失,心情愉悦
- 百虑生黄埃,世务婴繁剧
- “百虑”:无数的忧虑
- “黄埃”:尘土飞扬的景象,象征纷乱和烦恼
- “世务婴繁剧”:世间的事务纷繁复杂
- 这两句表达了生活中的种种忧虑和纷乱让人感到疲惫不堪,同时也强调了世俗事务的繁重与复杂
- 三山居水下,船交苦风逆
- “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居水下”:在水的下方,即陆地之上
- “船交苦风逆”:船只行驶在逆风中,形容旅途艰难
- 这两句描述了人们在这三座仙山之间行走,不仅要面对自然的险阻,还要应对旅途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 斋去童男女,三千良可惜
- “斋去”:离开或退隐修行
- “童男女”:儿童和男女青年,这里指代修行的人
- “三千良可惜”:失去这么多年轻的修行者真是遗憾
- 这两句表达了对于年轻修行者的怀念和惋惜之情,他们因为追求真理而放弃了世俗的生活
- 罗浮即方丈,甘心自古昔
- “罗浮”:罗浮山,又称博罗山,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作
- “方丈”:佛教用语,指寺庙中的正殿,象征修行之地或理想境界
- “甘心自古昔”:心甘情愿地追求自古以来的理想或信念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罗浮山的热爱,以及愿意像古人一样坚守自己的信仰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