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蛇吞人方半吞,两手死攀松树根。
一夫往救不量力,蚺蛇钩取如束薪。
牛将两角与抵触,鳞甲溃裂膏血喷。
人虽吐出已半死,一月僵卧亡精魂。
牛兮汝乃能救人,两人沾汝父母恩。
天生义勇少人有,牛兮绝胜血气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蚺蛇吞人方半吞,两手死攀松树根。
译文: 一条蟒蛇正贪婪地吞噬着一个猎物,此时它只吞了一半,两只手已经紧紧地抓住了松树的根部。
注释: “蚺”是一种蟒蛇;“吞人方半吞”形容蟒蛇贪婪的程度;“两手死攀”形容蟒蛇用尽全力抓住猎物的情景;“松树根”指蟒蛇的食道。
第二句: 一夫往救不量力,蚺蛇钩取如束薪。
译文: 如果一个人去救助蟒蛇,他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但蟒蛇却像拉柴一样轻易地将人钩住。
注释: “一夫”指的是救助者;“不量力”表示救助者力量不足;“蚺蛇钩取如束薪”形容蟒蛇轻而易举地将人钩住,就像拉柴一样轻松。
第三句: 牛将两角与抵触,鳞甲溃裂膏血喷。
译文: 公牛挥动双角猛烈撞击,它的鳞片被撕裂开来,鲜血四处喷射。
注释: “牛将两角与抵触”描述公牛奋力撞击的情景;“鳞甲溃裂”形容公牛的鳞片被撕裂;“膏血喷”指鲜血四溅的样子。
第四句: 人虽吐出已半死,一月僵卧亡精魂。
译文: 虽然人被救出,但已经奄奄一息,一个月后仍然躺在床上,精气神都耗尽了。
注释: “吐出”指人被救出的情况;“已半死”形容人的状况危急;“一月僵卧”描述人在被救出后仍然卧床不起;“亡精魂”指人的生命力几乎耗尽。
第五句: 牛兮汝乃能救人,两人沾汝父母恩。
译文: 幸好有牛的帮助,你们才得以脱险,这是上天给你们父母的恩赐。
注释: “牛兮汝乃能救人”表达对牛救命行为的感激之情;“两人沾汝父母恩”指两个人因牛的帮助而得以脱险,这是上天对他们父母的恩赐。
第六句: 天生义勇少人有,牛兮绝胜血气伦。
译文: 天生的这种义勇精神非常罕见,而你却比那些只知道争斗的血气之辈更胜一筹。
注释: “天生义勇少人有”形容这种义勇精神非常罕见;“牛兮绝胜血气伦”指你的义勇精神胜过那些只知道争斗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蟒蛇的凶猛和救助者的勇敢。诗中通过对救助者和被救助者的不同遭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勇气和牺牲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