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未解百忧并,十载青缃浪得名。
礼及趋庭曾有教,诗当陟圮总无声。
原鸰并断馀双鹄,柳絮飞残尚一莺。
欲把新裁写幽恨,不堪痛定理平生。

【注释】

感述:感伤地述说。

少年:年少时的人。

未解:不解。

百忧并:指许多烦忧。

青缃:古书的青色封套,这里指读书。

浪得名:《庄子·外物》中说:“宋元君将使见王,三日不敢见烛”。后以“浪得”指虚名。

礼及趋庭:孔子曾对子夏说:“女(汝)为君子学,以礼乐射御书数来。”后来以“趋庭”比喻受业于师长。

诗当陟圮:语出《论语》:“夫子言志于卫灵公,与于行役,不得及也。”(《宪问》)意思是孔子在卫国的时候,曾经教过学生,但未能实现自己的志愿。

原鸰:指兄弟。

并断:同死或同时断绝。

余双鹄:即余二鹤。

柳絮飞残:喻春去。

一莺:即一莺啼;指春天。

新裁:指新的诗词创作。

幽恨:深藏不露的忧愁。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首句写少年时不知忧愁,十年寒窗苦读,却只换来了一个虚名。第二句写年轻时也曾受到师长的教诲,但当时没有好好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结果一事无成。第三句用孔子不能实现自己志愿的事,表达自己虽有才华却不被赏识的心情。第四句说自己有才华却只能写些无足轻重的小词,无法写出伟大的作品。最后两句写自己虽然才华横溢,却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只能把满腔的忧愁寄托在诗词中,希望别人能够理解他的苦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无奈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