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婆山下路,不见五婆游。
只有边城水,常涵一镜秋。
【注释】五婆城:指五婆山下的一座城池。五婆山:位于今四川省巴中市境内,为巴山山脉之一。游:这里指游历。边城水:指流经巴中的渠县(今四川渠县)之渠江。涵:含蕴。镜:比喻清澈的水面。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前两句写诗人在五婆山上,遥望五婆城的景色,不见五婆城中人来往;后两句写五婆城只有一条江水,它像一面镜子似的映照出秋天的景象。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
五婆山下路,不见五婆游。
只有边城水,常涵一镜秋。
【注释】五婆城:指五婆山下的一座城池。五婆山:位于今四川省巴中市境内,为巴山山脉之一。游:这里指游历。边城水:指流经巴中的渠县(今四川渠县)之渠江。涵:含蕴。镜:比喻清澈的水面。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前两句写诗人在五婆山上,遥望五婆城的景色,不见五婆城中人来往;后两句写五婆城只有一条江水,它像一面镜子似的映照出秋天的景象。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
注释: 柴桑归汲汲,幽思向谁言。 柴桑(今属安徽)归家后心情急切,幽静的思绪向谁倾诉? 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归家后,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因此心情会显得急切。而幽静的思绪则需要有人去倾听与理解,所以诗人才会向谁倾诉呢? 流水长随步,青山自绕门。 流水潺潺,伴着我的每一步;青山环绕,就像我家的大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景色。诗人沿着溪流行走,欣赏着美景。溪水潺潺流淌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 桑麻春自满,蜂鸟日相喧。 恬却奔波梦,栖栖只故园。 注释: 1.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表示自己不愿意为官,愿意与和尚们结社。折腰,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世俗的压力。结社,指与和尚们结社,共同修行。 2.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形容官场如同大海一样深广,许多人都沉沦其中,而自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水面上,不随波逐流。 3. 桑麻春自满
【诗句】 飘拂变故素, 踟蹰断远寻。 朔风号夜永, 冬酒着人深。 云有无穷态, 天留不死心。 暂须回艇子, 江面缔重阴。 【译文】 在木斋的居所中,雨中住宿与徐伯淳交谈;夜晚与姚润华畅谈。 雨中的树木随风摇曳,景色变幻无常,我停下脚步,寻找远方的踪迹。 寒风呼啸,夜已深沉,我喝着冬酿美酒,感受它深深的酒意。 天空的云彩有着无尽的变化,而天空依然保留着希望之心。 暂且回到船上休息
以下是对《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十三·山行》逐句的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以及最后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句释义: 1. 藜杖何曾吝:藜是草名,杖是用藜草制成的手杖,意为使用这样的手杖并没有丝毫吝啬。 2. 浮云只自阴:浮云飘动,遮蔽了天空,这里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 3. 春花方蓓蕾:春天的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4. 天地与歌吟:天地之间充满了歌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 5.
注释: 区区贪献玉,足刖枉沽裳。 且任横肱睡,何妨举世忘。 陶陶春酒后,洒洒竹风凉。 午梦醒香茗,扶藜过小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王半山的诗歌交流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首句“区区贪献玉”,意为诗人追求名利,如同玉石般精致而美丽,但过于执着,反而失去了本真。这里的“玉”既指物质财富,也暗指人的品格。 第二句“足刖枉沽裳”
注释: - 一泓凝不乱,独爱看真源。 - 一泓:清澈的泉水。 - 凝不乱:水清澈如未被污染。 - 真源:真正的水源,这里指清澈的泉水。 - 独爱:特别喜爱。 - 看真源:观赏清澈的泉水。 - 白日人稀少,中年眼未昏。 - 白日:白天。 - 人稀少:人数较少。 - 中年:中年时期。 - 眼未昏:视力未衰。 - 葛蕉居士服,杖屦榄山村。 - 葛蕉:一种植物。 - 居士服:古代士人常穿的一种衣服。
注释:这山都值得指点,绝美的景色更需搜寻。谁敢说这里没有佳景?我终将遇到赏识的人。用青色的精气浇灌白色的水,让我的头发付与漫长的吟咏。红色的紫色的花看也看不到了,只有莺声在绿荫中回荡。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作者游览山水时所感受到的美妙景色,并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首联“是山都指点,绝景更搜寻。”写出了游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喜爱,以及诗人对于美景的珍视和追求。颔联“敢道无佳似,终须遇赏音
宿西梁 赛神之余,饮酒十壶,舟子招邀。 夜深人语嘈杂,孤灯自飘落雪。 西梁山险峻,天气阴沉,山势依然骄横。 伏枕静听水声,阴晴交替,朝暮更替
诗句释义: 1. 潇洒东皋路:描述诗人在东皋的一条道路上行走,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2. 登临亦不时:即使登上高处也并非经常,表示有时登高远望,有时则不登高。 3. 先生拚屡醉:指诗人经常饮酒以解忧。 4. 花鸟任相怡:花鸟与自然景色相融,使人感到愉悦。 5. 翠带垂千柳:形容柳枝如同绿色的腰带,下垂如千条细柳。 6. 金梭掷一鹂:用比喻的手法,将飞鸟比作织布的金梭。 7. 踟蹰归路晚
《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七》是明朝林光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被铜鼓声唤醒的情境。接下来将逐句进行翻译: 松阴横一枕,翻忆在扶胥。 松树的影子横卧在枕头上,让我不禁回忆起曾经在扶胥的经历。 铜鼓回春梦,波罗集异乌。 铜鼓的声音仿佛带着春天的气息回到了他的梦境中,而那些奇异的鸟儿聚集在一起。 于今甘拙讷,不睡复何如。 他感叹现在的自己宁愿安睡也不愿再经历这样的梦境。 九鼎传东汉
注释:三洲岩边的青草碧绿,晶莹的露珠点点缀在草丛中。来的人是去年的游人,岩风急速吹动他的衣袖。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三洲岩游玩时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青青岩畔草,点点珠露缀。这句诗描绘了三洲岩边青草的颜色和晶莹的露珠。青青表示草色鲜明,点点则形容露珠晶莹剔透。珠露是指那些像珍珠一样晶莹的露珠,它们点缀在草上,给画面增添了一份美丽。 来是去年人,岩风急吹袂
注释:清晨的露水喜欢沾湿我的衣裳,夜晚我仍然手持烛火继续游玩。 飘然遗世情,高飞逐黄鹄。 译文:清晨的露水喜欢沾湿我的衣裳,夜晚我仍然手持烛火继续游玩。我心无旁骛地追求自由,像黄鹄一样高飞远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清晨的露水喜欢沾湿他的衣裳,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夜晚他手持烛火继续游玩,表现出他在黑暗中的孤独和寂寞。他心无旁骛地追求自由,像黄鹄一样高飞远去
释义:凉意从昨晚的降雨中产生,月亮虽已缺但仍挂在天空。未能遇到葛稚川,只能与我聊到今日。 译文:昨天夜里的雨使凉意增加,而早上的月色依旧明亮。未能遇到葛稚川,只能与我聊到今天。 注释:凉生:凉爽的感觉。昨宵:昨晚。缺月:缺了一部分的月。挂:悬挂。不逢:没有遇见。葛稚川:葛洪,东晋道教思想家。尽我:尽我的情。话:聊天,谈话。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后清晨看到明月仍然明亮的场景
注释: 青青湖畔的草,泛在湖面上的波。 我举起酒杯,看着烟云,秋意已断,杳无踪迹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天的时候游湖,看到湖上的风景和心境的变化所创作的。首两句写景,描绘了湖上的草和鸟,第三句写饮酒,第四句写酒后的感受。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
注释:我悠闲地端起一杯酒,移动着小艇靠近疏朗的竹子。忽然一只白鸟飞来,湖田刚刚下过雨。 赏析:此诗描写诗人在湖边饮酒、钓鱼的情景。首二句写景,“闲持”“移艇”写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一觞”“傍疏竹”又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图景。三四句是近景,“白鸟忽飞来”是动态描写,“湖田雨初足”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态
泛当湖八首 数声采莲歌,秋波杳如海。不遇种莲人,安得莲堪采。 译文: 我听到了几声欢快的采莲歌声,这声音在空旷的湖面上回荡,宛如深不见底的海洋。但如果没有那些勤劳的种莲人,我们如何能采摘到这些美丽的莲藕呢? 注释: 1. 数声采莲歌:数声,多次;采莲歌,指的是人们在夏天采莲时唱的歌。 2. 秋波杳如海:秋波,指秋天的湖水;杳如海,意为广阔无垠,如同大海一般。 3. 不遇种莲人:不遇,没有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