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五径疏竹,千株万株乔松。
游子贪看铁佛,忘却南北高峰。
【注释】
三径五径:指山间小路;疏竹:稀疏的竹子。
千株万株:形容松树之多,多到数不清的程度。
铁佛:指佛像。
南北高峰:指南面的山头,北的山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三径五径”喻山道,以疏竹、乔松喻山林,以游子忘返喻观佛之入迷,以南北高峰喻山势之高峻。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淡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径五径疏竹,千株万株乔松。
游子贪看铁佛,忘却南北高峰。
【注释】
三径五径:指山间小路;疏竹:稀疏的竹子。
千株万株:形容松树之多,多到数不清的程度。
铁佛:指佛像。
南北高峰:指南面的山头,北的山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三径五径”喻山道,以疏竹、乔松喻山林,以游子忘返喻观佛之入迷,以南北高峰喻山势之高峻。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淡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柴桑归汲汲,幽思向谁言。 柴桑(今属安徽)归家后心情急切,幽静的思绪向谁倾诉? 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归家后,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因此心情会显得急切。而幽静的思绪则需要有人去倾听与理解,所以诗人才会向谁倾诉呢? 流水长随步,青山自绕门。 流水潺潺,伴着我的每一步;青山环绕,就像我家的大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景色。诗人沿着溪流行走,欣赏着美景。溪水潺潺流淌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 桑麻春自满,蜂鸟日相喧。 恬却奔波梦,栖栖只故园。 注释: 1.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表示自己不愿意为官,愿意与和尚们结社。折腰,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世俗的压力。结社,指与和尚们结社,共同修行。 2.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形容官场如同大海一样深广,许多人都沉沦其中,而自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水面上,不随波逐流。 3. 桑麻春自满
【诗句】 飘拂变故素, 踟蹰断远寻。 朔风号夜永, 冬酒着人深。 云有无穷态, 天留不死心。 暂须回艇子, 江面缔重阴。 【译文】 在木斋的居所中,雨中住宿与徐伯淳交谈;夜晚与姚润华畅谈。 雨中的树木随风摇曳,景色变幻无常,我停下脚步,寻找远方的踪迹。 寒风呼啸,夜已深沉,我喝着冬酿美酒,感受它深深的酒意。 天空的云彩有着无尽的变化,而天空依然保留着希望之心。 暂且回到船上休息
以下是对《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十三·山行》逐句的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以及最后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句释义: 1. 藜杖何曾吝:藜是草名,杖是用藜草制成的手杖,意为使用这样的手杖并没有丝毫吝啬。 2. 浮云只自阴:浮云飘动,遮蔽了天空,这里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 3. 春花方蓓蕾:春天的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4. 天地与歌吟:天地之间充满了歌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 5.
注释: 区区贪献玉,足刖枉沽裳。 且任横肱睡,何妨举世忘。 陶陶春酒后,洒洒竹风凉。 午梦醒香茗,扶藜过小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王半山的诗歌交流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首句“区区贪献玉”,意为诗人追求名利,如同玉石般精致而美丽,但过于执着,反而失去了本真。这里的“玉”既指物质财富,也暗指人的品格。 第二句“足刖枉沽裳”
注释: - 一泓凝不乱,独爱看真源。 - 一泓:清澈的泉水。 - 凝不乱:水清澈如未被污染。 - 真源:真正的水源,这里指清澈的泉水。 - 独爱:特别喜爱。 - 看真源:观赏清澈的泉水。 - 白日人稀少,中年眼未昏。 - 白日:白天。 - 人稀少:人数较少。 - 中年:中年时期。 - 眼未昏:视力未衰。 - 葛蕉居士服,杖屦榄山村。 - 葛蕉:一种植物。 - 居士服:古代士人常穿的一种衣服。
注释:这山都值得指点,绝美的景色更需搜寻。谁敢说这里没有佳景?我终将遇到赏识的人。用青色的精气浇灌白色的水,让我的头发付与漫长的吟咏。红色的紫色的花看也看不到了,只有莺声在绿荫中回荡。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作者游览山水时所感受到的美妙景色,并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首联“是山都指点,绝景更搜寻。”写出了游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喜爱,以及诗人对于美景的珍视和追求。颔联“敢道无佳似,终须遇赏音
宿西梁 赛神之余,饮酒十壶,舟子招邀。 夜深人语嘈杂,孤灯自飘落雪。 西梁山险峻,天气阴沉,山势依然骄横。 伏枕静听水声,阴晴交替,朝暮更替
清风时一洒,默坐听渔歌。 注释: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译文: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赏析:清风时时吹过,诗人静默地听着渔人吟唱。“默”字写出了诗人的神态,他似乎在静静地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蚊蚋何曾炒,烟霞敢自多。 注释: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译文: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诗句释义: 1. 潇洒东皋路:描述诗人在东皋的一条道路上行走,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2. 登临亦不时:即使登上高处也并非经常,表示有时登高远望,有时则不登高。 3. 先生拚屡醉:指诗人经常饮酒以解忧。 4. 花鸟任相怡:花鸟与自然景色相融,使人感到愉悦。 5. 翠带垂千柳:形容柳枝如同绿色的腰带,下垂如千条细柳。 6. 金梭掷一鹂:用比喻的手法,将飞鸟比作织布的金梭。 7. 踟蹰归路晚
蒙𣿞道中四首·其一 渔灯乍明乍灭,灌莽无际无边。识破曹溪水口,何疑虎榜山前。 注释: - 渔灯:指在河上或湖上捕鱼时使用的灯笼。 - 乍明乍灭:形容灯光闪烁不定,时明时暗。 - 灌莽:形容草木丛生,没有道路的荒凉景象。 - 曹溪:指佛教禅宗创始人慧能的法号。 - 虎榜:指科举考试中的录取名单。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荒凉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渔人的视角
诗句释义: 蒙𣿞道中四首·其二船头薄暮搔首,野烧不省何山。 译文: 在暮色中,船头的主人不禁伸手搔首,但那野火的烟云却难以辨认是何方之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面对茫茫的大海和无边无际的山林,心中产生的迷茫和无助。诗人通过“船头”“薄暮”“搔首”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困惑。"野烧不省何山"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景象的无法辨认,体现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迷茫
【注释】 蒙𣿞道中(山间水道)四首:诗人在蒙𣿞道中游览,写下的四首诗。𣿞即“泸”,指四川泸定县一带的大渡河。蒙𣿞道,即从雅安到泸定一带。滩恶石根齿齿,意思是江滩险恶,石头锋利如牙齿。婆婆,这里形容树老枝繁。短景寒霜十月,意思是初冬时节,天气寒冷,霜降之后,景色萧条。南船北上风多,意思是冬天南来北往的船只因北方风大而难以行驶。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景色和感受
【注释】 墨蒲萄:葡萄的别称。慎庵:作者自号,字慎庵。殿:这里指书院的斋堂。偃蹇(yǎn jiǎn):形容弯曲盘旋的样子。乌龙:龙形的鸟,比喻蜿蜒曲折的山岭。蟠屈(pán qū),盘曲、曲折。参差(cēnsī):不齐整的样子。珠实:果实像珍珠一样。满架:指葡萄架。藏风:藏有风雨之意,喻其枝叶繁茂。韵:指韵味。灵根:特指松柏之根。关西:今陕西中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书院中的一座斋堂所题
客途凉雨送新秋,万里烟波海上舟。 不见甘泉在顶树,故乡谁道是琼州。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第一句:“客途凉雨送新秋”,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的秋天带来的凉意和雨水,以及由此产生的孤寂和落寞。 2. 第二句:“万里烟波海上舟”,描绘了诗人在海上旅行时所见的广阔景象,海天一色的景致,以及与陆地的距离感。 3. 第三句:“不见甘泉在顶树”,这里的“甘泉”通常指的是清泉
万里还乡还异乡 珠崖南去海天长 何年归向三山路,却认春魁冢宰坊 注释: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 异乡: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 珠崖:地名,位于今海南省。 - 南去:向南行去。 - 海天长:海与天相接,广阔无垠。 - 春魁:指春天的景色或人物。 - 冢宰坊:古代官署的名称,此处指地方官府。 赏析: 此诗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阴雨天气,乘船穿越波涛汹涌的大海。他感叹自己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