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望不极,野水夕离离。
落日诸山暮,归禽独树枝。
高吟宜野静,杖屦失秋悲。
自觉尘机少,幽行步每迟。
【注释】
青田:山名,位于今浙江省丽水市境内。望不极:望不到头。野水:乡村的水流。落日诸山暮:夕阳下的群山显得朦胧。归禽:归巢的鸟儿。独树枝:独自栖息在树杈上。高吟:大声吟诵。宜:适宜、适合。杖屦:手执拐杖和鞋子。秋悲:秋天的悲哀。自觉:自感。尘机:世俗纷扰。幽行:静悄悄地行走。步:步行。每:常常。迟:迟缓,缓慢。
【赏析】
此诗为诗人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春天游赏青田山时所作,是一首纪游诗。
首联“青田望不极,野外水离离”,描写了诗人远眺青田山时所见景象。青灔山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因山色苍翠而名之,与浙江西部的天台山齐名,有“青田二山共一溪”(《浙江通志》)之誉。“青田望不极”表明诗人登上高处,视野开阔,远处的青田山尽收眼底;“野水”指青田山脚下蜿蜒曲折、潺潺流淌的小溪,“离离”形容其水声细微,似有若无。此联写诗人登山远望,所见景色虽美,但因视线所及之处太广,故而只能远观而无法细品。
颔联“落日诸山暮,归禽独枝栖”,紧承上题,写诗人在山中游览时的所见所闻。落日之时,众山皆显得模糊不清;归鸟独自栖息在枝头,仿佛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孤独。这两句诗以景衬情,既写出了诗人登高远望所见之景,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情。
颈联“高吟宜野静,杖屦失秋悲”,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漫步的情景。此时,周围的环境安静得似乎能听到风声、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诗人情不自禁地高声吟诵起诗篇来。然而,这种宁静的环境却使诗人感到有些凄凉,仿佛是在秋天里独自行走在荒凉的道路上,心中充满了哀愁。这两句诗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自然中的心境变化。
尾联“自觉尘机少,幽行步每迟”,“幽行”即在山中静悄悄地行走,“每”表示时常或经常,“迟”意为缓慢或迟钝。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内心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他觉得自己在山林中的行走速度比平时慢了许多,仿佛在享受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青田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富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