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从东鲁来,又向东鲁去。珊珊珂马出津桥,炯炯霜花照青署。
人生不愿多得钱,亦不愿有负郭二顷田。但愿携书向东鲁,日与圣门孙子相周旋。
杏坛花暖鸣素弦,舞雩高咏春风前。况君又饱公家粟,书中吏隐真神仙。
嗟我京华长作客,侍从无才竟何益。几年欲作东鲁游,尘土吹人行不得。
因君归去起遐瞻,泰岳岩岩倚天碧。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这首诗描述了教授刘震离开东鲁前往阙里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第一句:“才从东鲁来,又向东鲁去。珊珊珂马出津桥,炯炯霜花照青署。”这里的“才从东鲁来”和“又向东鲁去”表达了刘震从东鲁回到阙里,即将启程离去的情感。接着“珊珊珂马出津桥”描绘了刘震骑着珂马离开渡口的景象,而“炯炯霜花照青署”则形容刘震离去时,霜花映照在官署上的景象。

第二句:“人生不愿多得钱,亦不愿有负郭二顷田。但愿携书向东鲁,日与圣门孙子相周旋。”这里表达了刘震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他并不渴望金钱和田地,而是希望能携带书籍回到东鲁,与圣门弟子们交流学习。

第三句:“杏坛花暖鸣素弦,舞雩高咏春风前。况君又饱公家粟,书中吏隐真神仙。”描述了刘震回到阙里后,享受着杏坛花的温暖和素弦的声音,以及在春风中吟咏的场景。同时,他也感叹自己的清廉和廉洁的生活,如同仙人一般自在逍遥。

第四句:“嗟我京华长作客,侍从无才竟何益。”诗人感叹自己在京华多年,始终是一个客人的身份,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对于自己在官场的地位和作用感到无奈。

最后一句:“几年欲作东鲁游,尘土吹人行不得。”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到东鲁的愿望,但因为尘土的影响,无法顺利地前往目的地。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刘震离去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名利看淡、追求自由生活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地位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