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直上共游翱,万里寒光拂佩刀。
象马参差悬古石,龙蛇结屈下奔涛。
浮云不断峰阴合,旭日相将海气高。
回首蛮荒天地老,独怜铜柱古□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那阳山”三句:写登山所见的远景,描绘出一幅壮阔而瑰丽的画面:“象马参差悬古石”,象和马在岩石上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龙蛇结屈下奔涛”:龙和蛇盘绕着山脚,奔腾向大海;“浮云不断峰阴合”:山峰之上,白云缭绕,与山峰相依;“旭日相将海气高”:朝阳冉冉升起,阳光普照大海。这一句写诗人登上山顶,眼前是一幅壮丽的画卷。
“回首蛮荒天地老”一句,写诗人回顾过去,感叹时光流逝,感慨世事沧桑。
“独怜铜柱古□豪”一句:诗人登临高处,放眼四野,只见蛮荒之地,不禁想起历史上那些英雄豪杰。他们曾经英勇善战,为国争光。现在这些地方已变成荒凉之地,令人惋惜。
【答案】
译文:
登上高山,看到的景象如画一般美妙,我不禁赞叹不已。
象和马在岩石上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龙和蛇盘绕着山脚,奔腾向大海;浮云缭绕,山峰之上,白云缭绕,与山峰相依;朝阳冉冉升起,阳光普照大海。
回头望去,只见蛮荒之地,一切都变得如此苍凉。我不禁想起了那些英勇善战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曾经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浴血奋战,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如今,这些地方都成了荒凉之地,令人惋惜。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作者当时任广西经略安抚使兼招安左江诸寨事。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登临桂林阳朔的独秀峰时的感受。
此诗首联两句写景。前一句“象马”即指独秀峰下的象鼻山、马鞍山。后一句则从山上俯瞰,以“寒光”、“飞瀑”、“奔涛”等词写出了漓江两岸水势浩荡、汹涌澎湃的情景。
颔联两句写山中奇观。“象马”“龙蛇”都是用象征手法,把山石比作动物,生动地写出了山石的形状。“悬古石”则点出了时间之久远。
中间两联两句写山中云雾。“浮云”指山峰上的白云,“阴合”指云雾弥漫笼罩着山巅。“旭日”指早晨的太阳,“海气高”则是形容太阳光芒射向海面,使海水显得特别明亮。
尾联两句抒情。“回首”指回望远眺。“蛮荒”是说这片土地荒芜破败,一片萧条。“铜柱”指古代汉武帝所立的汉节,这里借指中原地区。“古□”即指古代英雄豪杰或民族英雄。“□豪”是指那些曾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雄浑阔大,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