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晴明人不厌,腊月雪飞尤所喜。从古农占重三白,来年有秋预可拟。
昨夜长风广莫来,号空卷地初停雷。斯须漫漫撒玉屑,千树万树梅花开。
大地平铺皆一色,光辉未数琼瑶白。四山苍翠不可寻,但见凌空耸银壁。
凭高四顾真奇观,日上扶桑朝不寒。昔人劳农享腊惟此时,更说来年丰有期。
村村腰鼓聚宴饮,庶几时平今见之。嗟予菲德临九五,燮理功能寄丞辅。
举觞相乐拜天庥,永念皇天与皇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内容主要描述了腊月雪景的美丽和对丰收的期望。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一冬晴明人不厌,腊月雪飞尤所喜。
- “一冬晴明”指的是整个冬天晴朗无雨,人们对此并不感到厌烦。
- “腊月雪飞”指的是腊月(农历十二月)的雪,人们对此特别喜爱。
- 从古农占重三白,来年有秋预可拟。
- “三白”指的是三种农作物:稻、小麦和豆类。古人相信这三个作物丰收,来年的秋天就会很好。
- 昨夜长风广莫来,号空卷地初停雷。
- “长风”指的是强劲的风,”广莫”是古代对南方的一种称呼,这里可能是指在南方吹来的风。
- “号空”是指大风呼啸。
- “卷地初停雷”是指大地被风吹得翻腾起来,雷声也停止了。
- 斯须漫漫撒玉屑,千树万树梅花开。
- “斯须”是指一会儿。
- “漫漫”是形容雪花飘落的速度。
- “撒玉屑”是指雪花像玉石一样纷纷扬扬。
- “千树万树梅花开”是指树上挂满了像梅花一样的雪花。
- 大地平铺皆一色,光辉未数琼瑶白。
- “平铺”是指大地覆盖在雪花上。
- “一色”是形容大地的颜色都被雪花覆盖了。
- “光辉”指雪花的光芒。
- “琼瑶白”是指像宝石一样的白色。
- 四山苍翠不可寻,但见凌空耸银壁。
- “四山苍翠”是指四周的山都是绿色的。
- “不可寻”是指找不到。
- “凌空耸”是指山峰高耸入云霄。
- “银壁”是指山峰像银白色的墙壁一样。
- 凭高四顾真奇观,日上扶桑朝不寒。
- “凭高”是指站在高处。
- “四顾”是指四处观望。
- “真奇观”是指真是难得的景观。
- “日上扶桑”是指太阳升起在靠近亚洲的地方。
- “朝不寒”是指早晨不会感到寒冷。
- 昔人劳农享腊惟此时,更说来年丰有期。
- “昔人”是指过去的人。
- “劳农”是指农民辛勤劳作。
- “享腊”是指享受腊月的丰收。
- “惟此时”是指只有在这个时候。
- “说年丰有期”是指期待明年的丰收。
- 村村腰鼓聚宴饮,庶几时平今见之。
- “村村”是指每户人家。
- “腰鼓”是指用身体敲击的鼓。
- “聚宴饮”是指聚集在一起饮酒庆祝。
- “庶几”是指或许可以。
- “时平”是指社会安定。
- “今见之”是指现在可以看到这种情景。
- 嗟予菲德临九五,燮理功能寄丞辅。
- “嗟予”是指感叹自己。
- “菲德”是指微薄的德行。
- “临九五”是指皇帝即位,即成为皇帝。
- “燮理”是指协调治理。
- “功能寄丞辅”是指将功能寄托给辅佐的官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腊月大雪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事丰收的美好愿望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形象的描绘手法,将大自然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自己的处境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个人命运的关注。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