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来鸿去燕期,骚人切切有相宜。
汉宫新调初翻叶,素女哀音半破丝。
欲赋心怀无那意,少咨时事未能痴。
长风短雨时时过,为暑为凉不可知。
【解析】
此诗首联“悲秋”是全诗的抒情线索,颔联、颈联分别写悲秋的原因。尾联是总结性句子,也是点题之笔。
“悲秋”一语,概括了全篇主旨。诗人在秋天来临之际,触景生情,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开头两句,诗人从眼前景物落笔,借鸿雁南飞北归,抒发了自己悲凉之感。
颔联“汉宫新调初翻叶,素女哀音半破丝”。诗人以“汉宫新调初翻叶”,比喻自己辞官后的寂寞和空虚;“素女哀音半破丝”,比喻自己对朝廷的忠贞和忧国之情。
颈联“欲赋心怀无那意,少咨时事未能痴”。“欲赋”指想作诗,“无那”意为无法承受,“不能痴”指不能为时政忧虑而心乱如麻。诗人因怀才不遇而感到悲凉。他虽然想为国家建功立业,但现实却是他无法实现的理想。因此,他只能借酒消愁,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抒胸襟。
尾联“长风短雨时时过,为暑为凉不可知”。“长风短雨”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诗人感慨世事多变,难以预料,因而心情郁闷。“为暑为凉”是说无论天气如何变化,都无法改变内心的忧愁与烦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夔州时期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饱满。
诗人以鸿雁南飞北归为喻,抒发了自己的悲凉之感。颔联则直接点出诗人的感伤情绪。颈联中,“欲赋”表明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少咨时事”则透露出他对政治前途的忧虑。尾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担忧。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豪迈气概与崇高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