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青红倚碧天,窗中列坐万金仙。
排云欲挽三茅袂,拊槛惭升八部肩。
尽讶入檐奇影倒,应知出世法门偏。
诗题漫道游观胜,只得尘劳一饭缘。

登千佛院塔

八面青红色倚碧天,窗中列坐万金仙。

排云欲挽三茅袂,拊槛惭升八部肩。

尽讶入檐奇影倒,应知出世法门偏。

诗题漫道游观胜,只得尘劳一饭缘。

注释:

八面青红色的楼阁倚靠着碧蓝的天空,在窗子前坐着许多尊贵的仙人。

仿佛要伸手去拉住三公的衣袖,拍着栏杆却感到有些惭愧。因为自己只是八部中的普通人员。

这奇特的景象让人惊讶不已,知道这是出家成佛的方法。

诗题中说这是观看美景的地方,但我只能为了吃饭而来这里。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一座千佛院塔的壮丽景色和其背后的深意,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深刻的内涵传达出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首联“八面青红色倚碧天,窗中列坐万金仙。”描绘了千佛院塔的外观以及其中的人物景象。这里的“八面青红”形容了塔的颜色,同时以“倚碧天”表达了塔的高耸入云之气势;“窗中列坐万金仙”则暗示了塔内居住了许多尊贵的仙人,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感觉。

颔联“排云欲挽三茅袂,拊槛惭升八部肩。”进一步描绘了仙人们的风采,他们似乎想要伸手去拉住三公的衣袖,但却因自己的地位而感到有些惭愧。这里用到了典故“三公”,指的是古代的三个最高行政长官,象征着高位与权力。而“八部”则是古代的八个部门,代表着各种职责与分工。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仙人与自己的地位差异,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

颈联“尽讶入檐奇影倒,应知出世法门偏。”进一步展开了对塔的观察和感受。“入檐奇影倒”形容了塔的影子倒映在窗户上的情景,给人一种奇异而又美妙的感觉;而“出世法门”则是指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强调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这里诗人通过观察塔影的变化,联想到了佛教的修行方式,表达了对于宗教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尾联“诗题漫道游观胜,只得尘劳一饭缘。”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慨。虽然诗题中提到了游览观景的好处,但是诗人实际上只能为了吃饭而来,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无奈和辛酸。这里的“尘劳”一词,是指尘世的烦恼和劳累,诗人用它来表达自己对于名利的追求已经变得如此沉重,以至于连吃饭都成为了一种负担。

整首诗通过对千佛院塔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宗教精神的追求和对尘世烦恼的反思。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传世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