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屦宽袍顶不巾,天和拍拍面浮春。
横拖杖子前山去,知是人间不吏人。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其三十
祝允明 落日采薇归,萧萧两布衣。尔来人采少,春雨长顽肥
译文:夕阳下,两个身着布衣的人正在采薇(一种野菜),而其他人已经采得少了,春雨却使得野菜生长得更加茂盛。
赏析:“阔屦宽袍顶不巾”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画面。“天和拍拍面浮春”则形容了春天的温暖阳光照在脸上的感觉。“横拖杖子前山去”展示了诗人漫步山林的悠闲姿态,“知是人间不吏人”则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境。
阔屦宽袍顶不巾,天和拍拍面浮春。
横拖杖子前山去,知是人间不吏人。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其三十
祝允明 落日采薇归,萧萧两布衣。尔来人采少,春雨长顽肥
译文:夕阳下,两个身着布衣的人正在采薇(一种野菜),而其他人已经采得少了,春雨却使得野菜生长得更加茂盛。
赏析:“阔屦宽袍顶不巾”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画面。“天和拍拍面浮春”则形容了春天的温暖阳光照在脸上的感觉。“横拖杖子前山去”展示了诗人漫步山林的悠闲姿态,“知是人间不吏人”则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境。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自己初访华光禄,颔联点明拜访的时间和目的,颈联写拜访中的情景,尾联写告别时的心情。全诗语言质朴平实,却蕴含深意。 “访华光禄”是第一句,交代了诗人去拜访华光禄的目的。诗人初到长安,为求仕途发展,便去拜访名流华光禄。高堂,指官署。登,登门造访。兰韵,兰花的香气,这里借代华光禄的清雅之气。久闻其名,久已盼望他的到来,所以诗人一进府邸,就迫不及待地要拜见。熏蒸
注释: 谢吕禹:指谢安,字安石。惠玉:即“惠政”。鞭粉团花:指谢安曾以鞭笞的粉末作团成鲜花献给王羲之。开根至梢:指花从根到梢都开着。素朵:白色的花。附香条:指花附着香气的枝条。流苏叠脂粉:形容花上缀着各种色彩的丝穗。眉钿簇琼瑶:指花上的眉形饰物簇拥如琼瑶般的珍珠。紫骝马:指骏马。不逐:不随。空依:空有。翠鬓翘:指女子的发髻。理花事:管理花草的事。先聘汝无骄:意思是在你来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译文: 孤居的别墅依傍在高原之上,晚上扁舟驶到门前。 琴声在空旷的草阁中回荡,月光洒满江边的村庄。 霜降时鱼虾从水中跳出,烟雾消散后花竹更加繁茂。 无需在灯下品酒对饮,临水便好开怀畅饮。 注释: 1. 友人郊墅:指与诗人有深厚情谊且居住在郊外的朋友家。 2. 孤墅倚高原:别墅孤单地坐落在高高的高原之上。 3. 扁舟晚到门:傍晚时分,扁舟停靠在朋友的门边。 4. 虚草阁:草堂(或称草屋
吴文定公挽歌词 其一 注释: - 鼎轴:比喻国家政权。 - 黄阁:古代帝王的办公厅,这里指宰相。 - 阶符: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 始筮(shì):开始占卜。 - 人慕过生存:人们敬仰他直到他死去。 - 一德天犹格:天下人都遵守他的道德标准。 - 三朝:指在朝廷任职的时期。 - 国共尊:整个国家共同尊重他。 - 君臣两无负:君臣双方都没有辜负对方。 - 元烈荷厖恩:你承受了深厚的恩惠。 译文
赠翁隐居 吴郡翁高士,森森君子儒。 风标抗轩冕,礼乐在江湖。 松露濡谈麈,匏樽尽酒壶。 却嫌城市隔,欲别重踟蹰。 注释:吴郡的先生是个高尚的人,像君子一样的儒者。他的气质高雅,风度翩翩。他在世俗之外享受着礼乐的乐趣。他喜欢清幽的环境,与世隔绝,远离尘嚣。他喜欢用松露来滋润他的谈话之麈(一种手杖),用匏樽来畅饮美酒。然而,他却嫌弃城市之间的阻隔,想要离开这里,却又依依不舍。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赠诗
【注释】吴文定公挽歌词 其二: 执绋椒涂远,前驱凤翣还。 君臣同国运,忠爱满人间。 速夺山河系,幽情水竹间。 吾曹惟淑艾,抱籍哭颓山。 【赏析】此诗是挽诗中较为典型的一首。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执绋椒涂远,前驱凤翣还”,写送葬的仪式已经结束;第二部分“君臣同国运,忠爱满人间”,写哀悼对象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人们怀念他的功绩;第三部分“速夺山河系,幽情水竹间”,写哀悼对象虽然去世
舟行守风阻险辄睡酣适成咏 行役安危定,心闲常自如。 每当惊滟滪(yàn yù) ,偏得访华胥(xiá)。 适逐墙头蝶,清涵水底鱼。 觉来何以遣,枕畔一堆书。 注释:行役:指远行或外出。滟滪:即滟滪堆,长江三峡中的一个礁石。华胥:古国名,在今陕西、四川一带。墙头蝶:墙上的蝴蝶。水底鱼:水面下的鱼儿。觉来:睡醒时。遣:排遣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峡山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第1句:灵区苦不到,到亦苦诗难。 - 注释:灵区,指的是修行者居住的地方,也指佛祖或神灵的居所。 - 赏析: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之地的向往与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诗歌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 第2句:景象绝闻见,怪神如等闲。 - 注释:景象,这里指的是自然景观或人间景色。 - 赏析:通过“绝闻见”三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全诗共五句,每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情。 首句“江南小艇子,能住亦能诗”描述了江南的一个小艇子,既能居住也能成为诗歌的载体。这里,“江南”指的是中国南方地区,而“小艇子”则是指小船。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既能居住又能成为诗歌的载体。 第二句“梁柱无阶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其内容为: 吾祖悬车日,知公释褐初。 遂深鱼水分,亦有兔萝图。 笑语儿童际,衣冠梦寐余。 凄凉天下德,忍谓及门徒。 注释解释: - 吾祖悬车日:指的是我的父亲(文定公)辞官归隐的日子。悬车,即解职归家,不问政事的意思。 - 知公释褐初:知道您刚进入官场,开始担任官职。释褐初,是指刚刚步入仕途。 - 遂深鱼水分:于是深深体会到鱼和水的相互依存关系。比喻君臣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其三十 破屋依依寂寞滨,千山头白树存身。 洛阳县令曾知否,中有饥吟僵卧人。 【解析】 祝允明的《杂题画景三十一首其三十》是明朝诗人祝允明所作。这首诗描绘了晚霞散去后的宁静景象,溪水山峦相映,寂静无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寂和迷茫的情绪。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静谧之感。 破屋依依寂寞滨,破屋中的树木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突出,仿佛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注释:覆盖着高大的树林,长满了青苔。这些石头和树木的主人可以作为陪伴我的人。 山中的隐居生活已经完成,只是没有找到愿意来的人。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林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即虽然他已经完成了隐居生活,但他仍然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没有找到愿意和他一同度过这样宁静生活的人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寂历茅堂草树深,隐居踪迹杳难寻。” - 注释: 寂静的茅屋深处长满了草木。隐居的地方踪迹难以追寻。 - 译文: 在静谧深远的茅屋之中,周围被茂密的草丛和树木包围,隐居之地难以寻找。 2. “直应独自携琴去,小答松篁太古音。” - 注释: 应该独自一人带着琴离去,回应着松竹那古老的音韵。 - 译文: 我打算独自一人带上琴离开,以回应那松竹间回荡的古老声音。 赏析: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其三 秋水浮船五尺深,也无情事到讴吟。 十年荡桨无人问,却有飞鸿识我心。 注释与译文: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杂题画景三十一首其三 断崖横截傲崇冈,风叶满林斜日黄。十岁采薪多伴侣,不知翁子有他肠。 江曲柴门日自关,夕阳舟楫断萍间。寒流远近长如玉,流过渔矶便不闲。 赏析: 此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注释:溪边的树林原本不挑剔人,它自己从没有人来时就会生长;如果这里有很多行人,谢安何必有高洁的情操?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以清幽之境,赞美溪林的自在之美。首句“溪林元不择人清”点出溪林之清,非人为所可染污。第二句“自少人来向此行”是说溪林之清,自有其自然之美。第三句“若使行人多此处”,则是说如果人们多来到此地,那溪林之美就更显突出了。最后一句“谢安何必有高情”,则是指谢安之所以为谢安
【注释】《杂题画景三十一首其三十》:岩谷空明溪水冷,高人据梧目若瞑。行留坐卧都不省,短发长风弄疏影。 【赏析】这是一幅以山水为背景的水墨画,表现了高士在幽静的岩谷中,清雅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人用“岩谷空明溪水冷”来描绘画面,突出了幽寂的氛围;“高人据梧目若瞑”写出了人物的高洁品格和恬淡的心境;“行留坐卧都不省”则进一步表现了主人公的超脱物外、与世无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