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已消天变,仁民隐至情。
厚伦施义粟,勤学购遗经。
节为山林重,功于宦寺轻。
不惭称令主,恭俭更仁明。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唐尧帝”
- 这句诗可能是在引用古代的诗歌,但具体是哪些古韵语并未给出。
- 第二句“罪已消天变”
- “罪已”指的是帝王的责任或过错。
- “消”有消除、减轻的意思。
- “天变”通常指上天降下的灾难或不公。
- 这句话的意思是,帝王的过错已经得到上天的宽恕,国家没有遭受更多的灾难。
- 第三句“仁民隐至情”
- “仁民”意味着对民众的仁慈。
- “隐至情”表示隐藏了深厚的情感。
- 整句意思是帝王对百姓怀有深沉的仁爱之情,这种情感深藏而不外露。
- 第四句“厚伦施义粟,勤学购遗经”
- “厚伦”可能指的是重视伦理道德。
- “义粟”是指以仁义的方式给予粮食。
- “勤学”表示勤奋学习。
- “购遗经”指的是购买古籍。
- 这句话描述帝王不仅注重伦理道德,还关心教育,购买并分发古籍给学者。
- 第五句“节为山林重,功于宦寺轻”
- “节”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节俭或者自律。
- “山林”可能指的是隐居的地方,或者是自然的象征。
- “宦寺”指的是宦官和他们的机构。
- 整句意思是帝王的自律和节俭得到了重视,而在处理宦官和宦官机构的问题时却显得轻视。
- 第六句“不惭称令主,恭俭更仁明”
- “不惭”可能表示自豪或无愧。
- “称”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赞扬或尊重。
- “令主”指的是贤明的君主。
- 整句意思是帝王因为其谦恭节俭而又仁爱的品格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唐尧的仁政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古代贤君的敬仰之情。诗中的关键词“仁民”、“勤学”、“节俭”等,都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了君主应该具备的品质。此外,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观念,如对宦官的轻视和对自然的重视。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儒家色彩的政治讽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