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莲栽密,年华不负公。
香分巴子宅,色夺梵王宫。
滥滥蘸清泚,袅袅泛光风。
昔游如可继,欢赏莫教空。
【注释】
- 再和玉溪四咏:指作者在《唐摭言》卷十三中收录的王起的四首诗。玉溪,指李商隐。《唐才子传》:“商隐,字义山,开成三年登进士第,调宏农尉。大中末,解官归河内。后以检校秘书少监、弘农县令分司东都,又为梓州刺吏。”
- 池上莲栽密:池塘上的荷花栽种得非常茂密。
- 年华不负公:年华不会辜负您这样的君子。年华,这里指时光、岁月。
- 香分巴子宅:荷花的香气散布到巴子(今四川成都一带)的房子之中。巴子,即巴国或四川一带。
- 色夺梵王宫:莲花的颜色超过了印度梵天王的宫殿。梵王,即天竺国的国王,是佛教中最高的神祇。
- 滥滥蘸清泚:荷花的茎须长满清水,沾湿了清澈的水珠。滥滥,形容水多的样子。
- 袅袅泛光风:荷叶随风摇曳,散发出微弱的光泽。袅袅,形容柔弱而曲折的样子。
- 昔游如可继:过去游玩的日子就像可以继续下去一样。
- 欢赏莫教空:不要让自己的快乐和欣赏成为一场空想。
【赏析】
这是一首咏荷诗,诗人借咏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寄托对友人的深情。
“再和玉溪四咏”,是说诗人在《唐摭言》卷十三中收录了王起四首咏荷诗,于是再次写了一首来和应。玉溪,指唐代诗人李商隐。
首句“池上莲栽密”写荷花生长茂盛,布满池塘的景象。次句“年华不负公”,用一个典故,意谓美好的时光并不会辜负像自己这样德高望重的人,暗寓着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与祝福。第三句“香分巴子宅”,用“巴子”这个地名来比喻荷花的香气浓郁,弥漫于整个巴国地区;第四句“色夺梵王宫”,用“梵王”来比喻荷花的花色艳丽,胜过印度梵天王的宫殿。这两句运用了比拟手法,将荷花的美丽形象描绘得生动逼真,令人陶醉。第五句“滥滥蘸清泚”,描写了荷花茎须沾满了清水。第六句“袅袅泛光风”,写荷叶随风轻轻摇曳,散发出柔和的光泽。这两句通过描写荷叶的生长状态和光泽表现了荷花之美。
最后两句“昔游如可继,欢赏莫教空”,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友人一起游览赏荷的美好回忆,同时提醒友人要珍惜当下,不要让欢乐的时光白白流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