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清修士,悠然大隐情。
移居原避乱,习静为逃名。
庭有鸣阴鹤,林多求友莺。
通家真忝窃,羡尔著书成。

【注释】

子:对董子元的尊称;清修:清净修行,指隐居生活。悠然:安闲自得的样子。大隐:指远离官场的隐居生活。通家:亲族朋友。真忝窃:真是惭愧,有愧于自己。著书成:写出一部好书。

译文:

你是个清修为道的人,过着悠然自得的大隐生活。

你移居避乱,习静为逃名。

庭院中有鸣叫的鹤,树林中多的是求友的莺。

与你的交往就像一家人一样亲近,羡慕你著书成。

赏析:

首二句写友人的隐居生活和心境。“清修”指隐居生活的高尚境界,“悠然大隐情”即表现了这种心境。“之子”,对董子元的尊称。“清修”,指清净的修行,也指隐居生活。“悠然”是安闲自在的样子。“大隐”指远离官场的隐逸生活。“避乱”,指在战乱年代隐居,以躲避祸患或避难。《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在东山时,有人劝他出山做官,他回答说:“处天地之元,资日月之华,吾顾影忘形,宁作晋朝一士夫,不可作太行弘农人。”可见“避乱”一词所包含的深意。“习静为逃名”,意为隐居生活是为了避免名声而追求的一种生活。这里“习静”即专心致志地修炼,“逃名”即摆脱世俗名利的束缚。这两句诗表现了董子元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三、四两句写友人居住的环境和他与邻居的关系。“庭有鸣阴鹤”“林多求友莺”,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阴鹤”,指栖息于幽暗处的鹤。“鸣阴鹤”形容它鸣叫的声音悠扬动听。“求友莺”,指求偶的黄莺。“林多求友莺”,形容它在树林中欢快地鸣叫。“通家”,泛指亲族朋友。“羡尔”,羡慕你。着书成,意为写出一本书,成为著作家。“通家”与“通书”意思相类,都指亲友关系密切,如同一家。这里用“通家”来形容与董子元交往密切。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慕之情,以及对他著书立说成就的赞赏。

这首诗通过对董子元隐居生活的描述和对其居所在环境以及邻里关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其人品的赞美和对其成就的敬佩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流畅,意境优美动人,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