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呼声里晓寒侵,宝炬光中月影沉。
海宇正当更治日,蛮荒宁异向阳心。
曾叨近侍奔趋地,尚忆亲瞻斧扆临。
此日南陲心北阙,不堪愁对瘴云深。
苍梧元旦拜阙
嵩呼(嵩,高山)声中寒气侵,宝炬光中月影沉。
海宇正逢新治日,蛮荒宁有异心?
曾叨近侍奔趋地,尚忆亲瞻斧扆临。
此日南陲心北阙,不堪愁对瘴云深。
注释:
- 嵩呼:皇帝召见大臣时的一种仪式用语。
- 嵩呼声里:指皇帝召见大臣时的声音。
- 烛光:蜡烛的光,常用来比喻月光。
- 海宇:指整个天地。
- 正当:恰好遇上。
- 更治:治理政事。
- 蛮荒:指边远荒凉的地方。
- 曾叨:曾经有幸得到过。
- 宸(chén)扆(yǐ):帝王所坐的床,这里指皇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苍梧元旦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和边疆和平的期待。首句“嵩呼声里晓寒侵”,描绘了皇帝召见大臣时的气氛和寒意,展现了朝廷的庄严与肃穆。第二句“宝炬光中月影沉”,则用光影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皇宫中的明亮和辉煌。第三、四句“海宇正当更治日,蛮荒宁有异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定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边疆地区和平安宁的期望。
第五、六句“曾叨近侍奔趋地,尚忆亲瞻斧扆临”,则是诗人对自己曾经有幸参与国家大事的回忆,以及回忆起曾经亲眼见到皇帝的场景,流露出对皇权的敬畏和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此日南陲心北阙,不堪愁对瘴云深”,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局的忧虑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边疆地区复杂局势的担忧。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