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画溪山似,扁舟出柳阴。
水风浮淡爽,凉月照虚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及表达技巧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这首诗的“形式特点”,然后从“形式特点”的角度分析,如诗中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等。
本题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题画册一十二首”。本诗共12句,前两句为第一联,后八句为第二联。
“罨画溪山似”意思是画中山水好像被水波轻轻浸染过一样。罨,即“浸”,用湿布擦拭的意思。这句写画册中的景色与作者眼前之景相似。
“扁舟出柳阴”意思是小船驶出了柳林的遮荫。扁舟指小船,柳阴即绿柳成荫,这里指树林或树木掩映下的小路。诗人乘坐小船行驶在林荫小道上,这一句描写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色。
“水风浮淡爽,凉月照虚襟”意思是微风拂动着水面,带着淡淡的清凉;明亮的月光洒在身上,让人感觉格外凉爽。这句是写夜行江上,感受自然之美。其中“轻”字写出水风之轻,“爽”字写出水风之爽,“照”字写出月亮之明,“襟”指衣襟。诗人以清丽的笔法描绘了一幅静谧优美的夜景图。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凉月”,点明时间是秋天夜晚;“虚襟”,指敞开胸怀。诗人通过描写夜行江上所见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以及旷达的胸襟。
赏析:此诗为题画册之作。诗中描写了江南一带秋日夜晚江边小路上,诗人乘船游览时所见到的景色:碧柳成荫,轻风拂面,明月皎洁,清凉宜人。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答案】
(示例)
题画册一十二首
罨画溪山似,扁舟出柳阴。
水风浮淡爽,凉月照虚襟。
译文:
画中的山水好像被水波轻轻浸染过一样,小船驶出了柳林的遮荫。微风拂动着水面,带着淡淡的清凉;明亮的月光洒在身上,让人感觉格外凉爽。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当时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得罪了宰相武元衡而被贬为江州司马。因此诗作于江州,故名《江州重阳席上见客》。诗中描写了江南一带秋日夜晚江边小路上,诗人乘船游览时所看到的景色:碧柳成荫,轻风拂面,明月皎洁,清凉宜人。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