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烙烟消四海苏,文孙威德已弘敷。
钜桥虽有陈陈粟,不济空山两饿夫。

夷齐图二首

炮烙烟消四海苏,文孙威德已弘敷。钜桥虽有陈陈粟,不济空山两饿夫。

夷齐图二首
炮烙烟消四海苏,文孙威德已弘敷。巨桥虽有陈陈粟,不济空山两饿夫。

注释:
(1) 夷齐图二首:指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的《夷齐图二首》。夷齐,指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因反对武王伐纣而被放逐,后隐居于首阳山。这首诗描绘了他们隐居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对孤竹先生的赞美之情。
(2) 炮烙烟消四海苏:形容战争结束,天下太平的景象。炮烙,古代的一种酷刑,用火烤人;苏,安宁、平静之意。四海,指天下。烟消云散,指一切战乱都消失了,天下恢复了安宁。
(3) 文孙威德已弘敷:指孤竹先生具有崇高的德行和威名。文孙,指孤竹先生的字或号;威德,指威严和德行;已弘敷,已经广泛传播开来。
(4) 钜桥虽有陈陈粟:比喻虽然粮食充足,但无法解决饥饿问题。钜桥,指地名,可能是一个富饶的地方;陈陈粟,即陈年老粟,泛指谷物。
(5) 不济空山两饿夫:指即使有足够的食物,也救不了两个饥饿的人。济,救济;两饿夫,指两个人都是饥饿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人物孤竹先生隐居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战争结束、天下太平的景象,赞美了孤竹先生的德行和威名。同时,通过对钜桥虽有陈陈粟,不济空山两饿夫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贫苦人民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描绘了历史人物的生活状态,又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