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小儿歌复咻,笑道使君稀出游。
不是使君少风致,民艰谁识使君愁。
我们来理解这首诗的基本信息和主题。
“同襄阳守张士弘过习家池六首”是一首描述诗人与其友人襄阳太守张士弘一同游览习家池的诗歌。此诗通过六首不同的诗句,展现了诗人与张士弘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同欣赏风景的情景。接下来,我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 诗句解析:
- “襄阳小儿歌复咻”:描绘了一群小孩子正在唱歌的场景,他们的歌声在空气中回荡。
- “笑道使君稀出游”:表达了孩子们看到太守很少出游而感到惊讶和高兴的心情。
- “不是使君少风致”:暗示了即使太守不常外出,他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或风采。
- “民艰谁识使君愁”:反映了普通百姓难以理解太守心中的忧愁。
- 关键词注释:
- “襄阳”:古地名,位于现今中国湖北襄阳。
- “守”:官职名,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 “习家池”: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
- “使君”:是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稀出游”:少见外出,指太守很少出门游玩。
- “风致”:风度、气质。
- “民艰”:民众的困境或苦难。
译文提供:
襄阳的孩子们又在唱歌,声音传得老远老远。
他们见到太守很少出游,都觉得很奇怪,甚至觉得好笑。
但并非因为太守少有风流,而是他的风度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人们。
普通百姓很难理解太守内心的忧愁。
他们只是觉得太守是个严肃的官员,不会有什么烦恼。
实际上,他的忧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赏析提供:
这首诗通过对习家池周边环境的描写,以及太守与民众之间的互动,生动地表现了太守的风采和内心世界。特别是最后两句,“民艰谁识使君愁”,深刻揭示了尽管外表严肃,太守心中也充满了忧愁和苦闷,这种表达方式既含蓄又深沉,让读者能够更加贴近作者的情感世界。此外,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历史价值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不仅仅是简单的景物描写,更深层次地触及到了人性和社会现象,展示了诗人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