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南来莅远陬,瘴烟蛮雨一时收。
隋珠照夜祥光吐,楚玉含春瑞气浮。
著述久知为世重,抚绥原不为身谋。
高明气象谁能及,霁月光风十二楼。
【注释】冠盖:指官吏的仪仗。莅:临。远陬:边远地区。瘴烟:瘴气,一种湿热病。蛮雨:南方的雨。隋珠:古代传说中的明珠,这里比喻珍贵的人才。照夜祥光:形容光亮能照亮夜晚。楚玉:春秋时楚国的贵族子弟。含春瑞气:形容春天的吉祥之气。抚绥:安抚。高明气象:指高尚的品格和气象。霁月:晴朗的月亮。十二楼:即岳阳楼,在湖北,传说是战国时期的名士屈原投江自尽的地方,故址在今湖南岳阳市。
【译文】
我来到南国边远地区,瘴气、蛮雨一下子都消散了。
隋朝的人像明珠一样,照亮黑夜的祥光;楚国人像美玉一样,充满春天的吉祥。
我早就知道著述有很高的价值,治理百姓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自己。
高明的品德和气质谁能赶得上,只有岳阳楼上的月光明亮如洗。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赴任途中,与钱内翰舟中相晤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情怀和志向。
首联起笔突兀,点出“冠盖南来”四字,就使人感到一种肃穆的气氛。而“莅”字又给人以威严之感。这一句,写自己来到边远地区,瘴气、蛮雨一下子都消散了,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以隋珠、楚玉作比,赞扬了友人才华之高,人品之美,使读者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友人的赞美。
颈联进一步歌颂友才之高,人品之美。作者说,他早就深知著述有很高的价值,治理百姓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自己。这不仅表明了他为人的高尚,也显示了他的博大胸怀。
尾联则写景抒情,将岳阳楼上的明月与自己的志向联系起来,既表现了岳阳楼上的月色之明,又暗喻了自己的志向之远大。全诗感情真挚,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意境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