逶迤十里平溪路,滴沥三重下漱泉。
为底时来策黎杖,春衣要试浴沂天。
【注释】
逶迤:曲折连绵。十里:一里路,形容很长。平溪路:平坦的溪水。滴沥:水声,指泉水滴落的声音。三重:三次,这里形容泉水流经的地方很多。下漱泉:在山涧溪流中洗浴。要试:想试试。浴沂天:指沂水上游的山间小溪。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览林壑时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首联“十里平溪路,滴沥三重泉”写景。“十里”是夸张手法,写出林壑之美;“平溪”即山溪,溪水清澈平静,“滴沥”则写出溪水流动的声响。第二联“为底时来策黎杖,春衣要试浴沂天”,抒情。“策黎杖”是拄着拐杖的意思,这里用“策”表示拄着、扶着,“黎杖”即藜杖。“时来”是说来到这个地方。“春衣”是春天的衣服,“要试”表示想试一下。末联“欲向溪头试濯足,恐妨松树挂寒泉”作结。“欲”是将要的意思,“恐妨”是恐怕妨碍、破坏的意思。“松树挂寒泉”是说泉水从山上流下来,挂在松树上,形成瀑布,声音很响。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山林时所见的景色与心情。前两句通过描写林壑之美景及清泉之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第三联表达了作者想要尝试春衣沐浴的渴望,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最后一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泉水比作挂在空中的松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泉水飞溅的景象,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