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王猷曾爱竹,竹有清标断尘俗。移居随处旋添种,珍重不殊金与玉。
又闻卫公曾爱鹤,往往重□轻食禄。宠之致使鹤乘轩,驯养尚言心未足。
竹与鹤兮何处无,老眼见此竹鹤图。娟娟翠琅玕,梃梃青珊瑚。
风生声琮琤,月来影扶疏。长竿未肯归钓徒,九苞屡集丹凤雏。
夷齐有德德不孤,至今高节留江湖。毰毸双胎仙,生长由青田。
乘风若骐骥,驾驭从神仙。玄裳丹顶性最洁,九皋一唳声闻天。
浮丘载入相经内,形模变化逾千年。竹岂凡木同,鹤非凡鸟比。
卫武诗不咏,薛稷兴无已。人间至清物,披对心欣喜。
挥毫勉赋竹鹤歌,歌□不入词人耳。
竹鹤图
昔闻王猷曾爱竹,竹有清标断尘俗。移居随处旋添种,珍重不殊金与玉。
又闻卫公曾爱鹤,往往重□轻食禄。宠之致使鹤乘轩,驯养尚言心未足。
竹与鹤兮何处无,老眼见此竹鹤图。娟娟翠琅玕,梃梃青珊瑚。
风生声琮琤,月来影扶疏。长竿未肯归钓徒,九苞屡集丹凤雏。
夷齐有德德不孤,至今高节留江湖。毰毸双胎仙,生长由青田。
乘风若骐骥,驾驭从神仙。玄裳丹顶性最洁,九皋一唳声闻天。
浮丘载入相经内,形模变化逾千年。竹岂凡木同,鹤非凡鸟比。
卫武诗不咏,薛稷兴无已。人间至清物,披对心欣喜。
挥毫勉赋竹鹤歌,歌□不入词人耳。
赏析:
这首《竹鹤图》是一首描写竹子和鹤的诗歌,通过赞美竹子和鹤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崇尚。全诗以竹为题,以鹤为喻,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描绘,展现了它们的美丽和高洁特质。同时,诗人也借此寓言,表达了自己对于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开头两句“竹有清标断尘俗,移居随处旋添种”,直接点明了竹子的特点。竹子有着清雅高洁的品格,能够脱离世俗的污染和纷扰,因此人们喜欢在居住的地方种植它。这句诗既描绘了竹子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人们对这种美丽事物的欣赏和喜爱。
诗人描述了自己对竹子的喜爱之情,“珍重不殊金与玉”。他认为竹子的价值远远超过金银珠宝,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美感和价值。这种情感表达,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高度尊重和珍惜。
诗人转向对鹤的描述。他提到卫公曾经非常喜欢鹤,而且常常将鹤视为珍贵的伴侣。这种宠爱使得鹤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和尊严,而驯养的过程也让鹤显得更加珍贵。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鹤的独特魅力和高贵品质。
在诗中,诗人还用了许多优美的词汇来形容竹子和鹤的美好形象。比如“娟娟翠琅玕”、“挺梃青珊瑚”等,这些词语都赋予了竹子和鹤以生动的形象和美丽的色彩,让人们仿佛能够看到它们的存在。
诗人还通过一些象征性的描写,进一步凸显了竹子和鹤的高贵品质。比如“长竿未肯归钓徒”,“九苞屡集丹凤雏”,这些描述都暗示了竹子和鹤的自由精神、超凡脱俗的品质,以及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诗人以“夷齐有德德不孤,至今高节留江湖”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那些拥有崇高品质的人的赞赏和怀念。这句话不仅回顾了历史人物的道德典范,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追求。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竹子和鹤的描绘,展现了它们的美丽和高贵品质,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热爱。